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2章 商神管仲传(2/3)

府的权势,再加上地境油水无多,倒还可在绵州安心当个土皇帝,无需在意他人如何。

可现如今失去最大依仗之一的他,仅依靠财势根本无法与之比肩,如今还能请来‘青川·荀氏’这等蜀地望族相助,以此保全自身已是极其不易。

要知道,前些天绵州司马·常建章帮忙笼络联系的蜀地望族们,根本就对绵州这地境嗤之以鼻,比作鸡肋般可有可无。

也唯有‘青川·荀氏’愿意在此危难之际出手相助,哪怕在他人看来,此举难免有些得不偿失。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荀绍看其面色阴沉难看,淡淡说出这么一句话。

看到对方面露迷惑,不由对这没落的陈氏后人的愚钝,又感到几分轻蔑。

他出口解释道:“此乃孔圣人评价‘管仲’之语,也是在说其可不费任何兵马之力,便相助齐国制服他国,以商道助力君主成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此人本为一介商人,后得鲍叔牙推举,受齐恒公所重用。”

“于《管子·轻重戍》中有记载一事,即是当时管仲以商止战,助齐称霸的事迹。”

荀绍微眯着眼,目光有些向

往,喃喃道:“据说当年齐国之外,还有鲁国、梁国,皆乃中原大国。其中鲁国更是于齐并称‘齐鲁’。”

“在鲁、梁两国之内,百姓擅长纺织娣衣,管仲利用其国情,进谏齐恒公领头穿戴娣衣,以此引得全国上下纷纷效仿,一时之间,国内娣衣供不应求。”

“但是,促成此事的管仲却不让本国之人生产娣织衣物,而是一律花钱从鲁、梁两国购置娣衣。并召集其两国商人,对其许诺‘织娣十匹可换三百斤铜钱,百匹可换三千斤铜钱’。”

“并告知其君主,有如此财款在手,哪怕鲁、梁两国不向百姓征收税赋,仅凭此行当即可满足财政用度。”

“鲁、梁两国听言,大为赞同!之后更是鼓动号令国民从事生产娣衣纺织行当,可也就是因此,娣衣纺织大兴之际,其国内农事也因此荒废,一年多后,国内粮价暴涨!”

“就在此时,管仲下令禁止再与鲁、梁通商,且不再进口一匹娣布。鲁、梁两国内顿时陷入有钱无粮之窘况,全国各地闹了饥荒,难民纷纷涌入齐国。”

“而管仲则将这些难民用于开垦齐国荒地,反而促进了农事,而相反的是,鲁、梁两国经此打击后一蹶不振,之后只得对齐俯首称臣,纳币重修于好!”

“这便是‘春秋商神·管仲’的以商治国的事例之一,也是我荀氏家主代代必学之道。”

“正是深知‘以商涉政’其道之重,我荀氏方可延绵传承至今,稳居蜀地望族前茅之列。且不论这天下当朝者是姓‘秦、曹、刘、杨、李’皆好,我荀氏

的地位依然未被动摇!”

“如此说来,你可知晓我意欲何为了吧?颍川陈氏后人·陈富甲。”

荀绍轻轻敲着桌子,问道。

“这...这...你,你的意思是...你想要的不只是将他们赶出绵州,甚至还要将这绵州给...”

陈富甲表情震惊,结巴的说道。

“呵呵...绵州?这只得算作一颗棋子罢了。”

荀绍轻蔑笑道。

“这...荀公子,那我这...”

陈富甲深知对方家族势力之大,对于这名少家主所说的话语,自然不会认为是狂妄之词。

但他并没想过,自己将这等大佛请来绵州,对方的胃口并不满足于那点茶叶、桑蚕的盈利,而是看上这整个绵州!

“嗯?”

荀绍眼睛微眯,表情玩味的笑问道:“事到如今,你还要唤我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