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57章 皇帝的选择(3/4)

,他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出来。

皇室接下来培养的皇子,那也有着储君预备役的身份。

一旦太子苏蜀出现问题,皇帝苏河还能选拔出替代的人选。

他不会把帝国的未来,全部压在太子苏蜀身上。

皇帝苏河考虑完三皇子苏蒙的情况,他要继续考虑二皇子苏雷的情况。

他对于二皇子苏雷,有两种选择。

一个选择是留在京城继续培养,同时当做太子苏蜀的磨刀石。

另一个选择是让二皇子苏雷成为藩王。

皇帝苏河刚刚与大臣讨论,皇帝儿子封为藩王,他与海外因公而封的藩王不一样。

苏熊等藩王,他们在海外建的国家,那是完全归于自身所有。

皇帝苏河这次封的藩王,他们镇守帝国的边疆,不是以建国的名义,而是以封国的名义。

封国的疆土名义上属于大华帝国所有,只不过是封给藩王管理。

帝国甚至会派遣国相等官员,协助藩王管理风格。

藩王每过几年,也会前往京城述职。

皇帝苏河看向玄武卫与朱雀卫收集上来的情报。

二皇子苏雷自以为做事做的万无一失,但他的那些小伎俩,根本无法瞒住搞情报的专业人士。

皇帝苏河之前没有揭穿,主要是二皇子苏雷的做法只是针对大皇子苏蜀。

他又没有做出影响太大的事情。

一旦揭穿之后,皇室的私事搞得沸沸扬扬,有损皇室的名声。

皇室想要获得帝国百姓的支持,必须要维持住体面。

但二皇子苏雷的做法,在皇帝苏河眼中,那是极大的减分项。

二皇子苏雷如果有枭雄之姿,摊上这样的儿子,皇帝苏河还很高兴。

他这个做法,完全是阴搓搓的小人。

这种人当不得皇帝。

皇帝与大臣之间,交手都以阳谋为主。

施展阴谋,那完全是下下之策,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除非遇到天大的利益,要不然不会这样做。

皇帝对于太子的权力制衡,史书上记载的清清楚楚,大概有两类。

一类是二宫之争,唐朝初期就用这种方式。

皇帝让多个皇子之间竞争,甚至是让他们拼命厮杀,以养蛊的方式决出胜利者。

这种方式比较费儿子,中原王朝不常用,游牧民族却常用。

唐朝初年受到游牧部落文化影响较深,普遍采用这种方式。

等到盛唐之时,唐玄宗李隆基就采用另一种方式,三角制衡。

这是让太子与文武两位大臣相互制衡。

太子登基之后,直接处理两位大臣,他就能快速掌握朝政。

这种方式比较费大臣,但大臣就应该为皇帝分忧。

中原王朝之中,三角制衡及其变种,出现的非常频繁。

皇帝苏河就准备主要使用三角制衡,利用文武两位大臣,制衡太子的权力。

二宫之争留作备份,培养候选的皇子,但不让太子与皇子之间,陷入到剑拔弩张的情况之中。

皇帝苏河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已经有了人选。

文官就是工部尚书金银花,这位大臣应该看明白了他的想法,频频表现自己。

皇帝苏河准备如他的愿,毕竟大部分文官都选择明哲保身,主动承担责任的太少。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