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08章 朱批和票拟(1/2)

南书房设立之初时,就已经有了明文规定,日常的小事,可由南书房先行批阅,再呈交奉天殿。

而军国大事,凡是吏部、兵部的折子,就必须要先由奉天殿御览。

兵权,是历朝历代的所有皇帝,都要牢牢掌控在手里的权力。

“怪不得,这么多的人,要弹劾陈则武。若是我,我也不愿意这么多的权力,集于一人。”

夏元吉表现出了深深的担忧,现在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在陈则武的面前,已经是一根独木桥。

朱标和朱元璋,还愿意保着陈则武的很大原因,并不是陈则武的能力有多大。

而是因为陈则武听话。

当陈则武表现出一丝抗拒的时候,那等待陈则武的就只会是站的越高,摔得越惨。

只是,这样浅显的道理,夏元吉知道,陈则武也不会不知道。

朱批权还是票拟权,一直是明朝政治斗争的焦点。

自从蓝玉案之后,武将逐渐退出了政治斗争的舞台。文武之争,也在洪武二十七年之后,戛然而止。

紧接着的就是内阁票拟权和司礼监朱批权的斗争。

明朝历史上,只有两次,这两种权力集于一个群体。

第一次是正德年间的刘瑾,他的下场就是被凌迟处死。

第二次,就是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和冯宝。他们的下场就是,在张居正死后,两人都遭到了彻彻底底的清算。

明朝皇帝们十分乐意看到底下的大臣们斗来斗去,这种传统,基本上是从朱元璋就开始的。

一旦两种权力集于一方,那不舒服的就是皇帝了。

虽然,夏元吉不知道刘瑾和张居正。但他认为,陈则武就是在走这条路。

“西南兵急,却不可解。云南为西南大省,通三国。云南若弃,则商路不通。,边患不停。陕国公,为重臣,深得圣意。方今诏用人之际,望陕公克服艰,为朝廷守高门。”

这是陈则武对沐英请求回来的折子,所做出的回复。

“敢问公公,陈大人这文书,是什么时候写的。”想了想,夏元吉还是决定一探究竟。

老太监吓了一跳,连忙摇头,“奴婢不知,这是国家大事,奴婢这腌臜之人……”

夏元吉笑着摇摇头,他提起笔,蘸好墨汁儿,思忖片刻。

“云南不可弃,西南不可弃。今县官用兵于北。良将大军,咸遣之辽东。又三省灾,至今不纾。由是府库虚。其状,陕国公不应上书而退。”

写完,夏元吉重重的盖上了南书房的大印。

南书房到奉天殿,仅仅不到百步的距离,夏元吉却走了快一柱香。

手里攥着那一道折子,走的很慢。

“烦请公公通报一声,就说南书房阅示大臣夏元吉觐见。”夏元吉态度很好,陪着笑脸。

守门的太监轻轻点头,推开奉天殿的木门。

门再开时,太监探出一个脑袋,看了一眼夏元吉,“夏元吉,皇上有旨,宣南书房阅示大臣夏元吉觐见。”

夏元吉整理好衣服,正衣冠,面色凝重,大步跨入奉天殿。

殿中,朱标坐着。

他的面前,是今科的三鼎甲。

这三人,虽然是朱标点的,可现在他似乎对这三个人,十分的不满。

“臣,南书房阅示大臣,叩见皇上。”

夏元吉没有了昨日的桀骜,昨日他是学子,朱元璋杀不得他。可今天,他是臣子。生死,也都在朱标的一念之间。

“皇上,这是陕国公从贵州,发给兵部的文书。臣已经做了批阅,请皇上御览。”

朱标嫌弃的看了一眼那三个人,不耐烦的摆摆手,接过折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