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69章 杨士奇的武断(3)(1/2)

对这些事毫不知情的朱元璋,还在伺候他的花花草草,“瞧瞧,瞧瞧。这些东西,被咱伺候的,多精神。”

没人回答他的话,朱元璋也不在意,拿着一把小剪子,剪来剪去。

“皇爷爷,您整日摆弄这些花花草草,好生自在。孙儿羡慕您,如此悠闲。”朱允熥说的是实话。

朱元璋笑道,“臭小子,你才多大,就想着享福了。好好学着,如何处理政事。”

帘布掀开一角,探进来一个面容十分丑陋的老太监。往里头看了看,就低着头走到朱元璋的身边,在朱元璋耳朵旁,低语几句。

“杨士奇是谁。”朱元璋好奇的问道,他确实想不起来杨士奇到底是什么人。

朱允熥咬着笔,“皇爷爷,杨士奇是南书房大臣。还是当初,山阳侯给您举荐的呢。你还夸过这个杨士奇,说他聪颖非常。孙儿记得,陈则武还说,什么三杨之列。”

提到三杨,朱元璋想起来了。他对这三个名字,可是十分的敏感。

“让他进来吧。”朱元璋拍了拍手上的泥块,朱允熥也帮朱元璋拍打衣服上的尘土。坐在宝座上时,朱元璋还在摆弄着他的帽子。

杨士奇大步跨进来,他已经不知道多久没见过朱元璋了。

“臣,户部尚书领南书房大臣杨士奇,参见太上皇。”杨士奇行君臣礼,十分标准。

朱元璋略显诧异,身边的老太监提醒了一句,“皇上刚刚下的旨意,封杨士奇为户部尚书,领南书房大臣。”

“得,咱知道了。起来吧,起来吧。甭跪着,起来说话。”

今天,朱元璋心情很好。主要是,占城派人送来了一颗硕大的珍珠,给马皇后祝寿。

而马皇后见到珍珠,也是爱不释手。

等了半天,还没听到杨士奇的声音,朱元璋不禁好奇,“说呀,咋不说了。吞吞吐吐的,像个啥。”

杨士奇深吸一口气后,“太上皇,今早四川来了折子。折子里,二殿下出事了,生死不明。这是四川左布政使杨康的折子,从四川发来。”

朱允熥瞬间从椅子上跳起来,“二哥如何了。”

“坐下!遇事不惊,如此慌张,还怎么做储君。”朱元璋呵斥一声,目光再转向杨士奇,十分平静,“有陈则武的折子吗,他不来折子,咱谁都不信。”

杨士奇摇摇头,“还未见山阳侯的折子,许是在路上。只是,这杨康,字里行间,却是在说山阳侯有反的迹象。”

此话一出,朱允熥更加惊恐。

相对应的,朱元璋更加的平静,他不动声色,“你觉得呢,陈则武反了没。”

杨士奇摇摇头,“臣在皇上那儿,以一家老小,保举山阳侯未反。到了太上皇您这儿,臣还是那句话,以一家老小性命,保举山阳侯未反。”

朱元璋面无表情,淡淡的说道,“全天下人都反了,陈则武也不会反。”

这是朱元璋对陈则武的极度信任,也突显了朱元璋另一种心境。

他在赌,赌陈则武从来没有过反心。

“太上皇,这是毛镶查出来的东西。二殿下无事,且被山阳侯救出。”杨士奇又递上另一份毛镶的密折,“臣请太上皇,严查四川左布政使杨康。”

看完毛镶的密折,朱元璋随手放在一边,“咱没猜错,皇上应该不准你来说吧,他不想让咱知道。他怕咱,一怒之下,杀了陈则武。”

知子莫如父,朱元璋对朱标,是非常的了解。

朱标想保着陈则武的那点心思,朱元璋早就已经是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杨士奇惊讶于朱元璋可以准确的说出这么详细,“不错,皇上确实不准臣说。皇上还说了,一切都要等山阳侯的折子到了,再做决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