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四章大明劫之烽火遍野(七)(2/3)

,作为皇帝对臣下赏赐。虽然银子不多,足够打动卢象升报效皇帝的信念。然而,现实总比理想严酷,卢象升在京城找各部领取文书和武器时,自然会遭到陈规陋习地刁难。大明兵部尚书孙承宗,调集孔有得部去辽东,没成想孔有得部半路造反,这个逼反孔有得部的责任自然就由孙承宗来负责。

孙承宗倒是有上奏章请辞步兵尚书职位,为孔有得部在吴桥兵变负责,但关外辽东建奴即将再次入侵,崇祯皇帝以待罪听勘继续署理兵部事,暂时入孙承宗留在了兵部尚书的位置。倒不是说崇祯皇帝心胸越来越开阔,只能说吃过亏的朱由检在政治上成熟了许多。上次建奴入侵,内阁首辅钱龙锡以退为进把屎盆子扣在了崇祯皇帝头上,那时朱由检脑子发热又把孙承宗赶回家。结果,最该为建奴入侵挡灾的人全部离开朝堂,逼得崇祯皇帝下罪己诏独揽下全部责任。这次建奴大军就在锦宁前线徘徊,要是建奴再次入侵大明,兵部尚书孙承宗要是不能阻止建奴入侵大明,他朱由检在政治上也有后退的余地。 ,

在卢象升回朝这个议题上,兵部尚书孙承宗是存在明确反对态度,当朝议结果却是崇祯皇帝乾纲独断召回卢象升后,眼见不能反对的孙承宗建议是由卢象升主持对建奴作战。孙承宗这个建议再次被崇祯皇帝否决,崇祯皇帝的考虑是,卢象升身上印有破奴侯张平安的烙印,万一建奴大军没有入寇,有兵权的卢象升在京城崇祯皇帝如何能放心。即便是是建奴大军攻入大明边关,卢象升带兵打退了建奴大军,这个功劳也暗藏破奴侯的影子。

现如今崇祯皇帝根本就不想听到破奴侯张平安的名字,任何能为大明这个伪外藩扯上关系的好事朱由检都会发自本能地反感。崇祯皇帝在与卢象升的交流中,也发现卢象升在军事上确有才能,崇祯皇帝打算卢象升远离京城把其军事才干用在对付闯贼高迎祥身上。崇祯皇帝的私心,被内阁首辅周延儒看在眼里,周延儒极会拍崇祯皇帝皇帝马屁,周延儒认为卢象升让皇帝不舒服一阵子,他就必须让卢象升难过一辈子。

在周延儒的暗示下,吏部对卢象升的任命久拖不决,兵部在孙承宗的全力维护下倒是办妥了天雄营编制、甲胄、武器等文书。可银粮等建军必备的物资,却卡在户部没有了声响。卢象升一天到晚泡在户部要银粮,一个月也没要到一两银子。只不过周延儒的马屁拍在了崇祯皇帝的马蹄上,崇祯皇帝恨不得卢象升赶紧离开京城直接去陕西前线剿匪,周延儒延误卢象升出京引发朱由检的震怒,皇帝的震怒虽然不见得对朝臣构成威胁,却能威胁到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地位稳固。

在卢象升离京去陕西上任时,只拿到了书面上的六千两银子,其实卢象升到手的银子只有二千两,其他都成为过手的陈列。要说卢象升收获最大的莫过于从兵部拿到的三千副盔甲,卢象升为人正直没有给看库官吏给查验银,结果,卢象升收到的盔甲居然是万历十五年制作的陈年破旧盔甲。至于从兵部武库中领出的武器,箭矢没有箭羽,箭杆上布满虫眼,刀剑更是腐朽得一碰就烂。就这些破烂还是破奴侯一系官员出了大力才有的好结果,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卢象升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至少有一点卢象升明白,大明已经烂到根子上了。饱读儒家经典的卢象升,从大明的乱象上已然看到了末世来临时的阴云,他对前往陕西剿匪的前景有一种莫名地恐惧。卢象升在前往西安的路上满眼是倒地饿殍,沿途枯死树木全无树皮,枯木上的树皮早就成为灾民裹腹粮食,沿途贩卖“米肉”(人肉)成为一项热门买卖。心有不忍的卢象升拿出张平安给的招兵金票,购买粮食救济灾民。令卢象升没想到的是,只要有粮食他身边立马聚集起数万各地赶来就食的灾民。

当从大同进入陕西境内,他身边居然聚集了十万灾民,就这个阵势下坏了卢象升。他要是被人检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