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蜀中之乱(5/6)
许多钱财,原来也只吃得下这一二口!”将手中的余钱往下一扔:“大伙儿说怎么办?”>
李顺笑道:“嘴里放不下,他肚子这么大,肯定放得下。”>
众人已是高声喊道:“对,剖开狗官的肚子再塞进去,叫他带着一肚子的钱去见阎王!”>
王小波哈哈一笑,扔下齐元振,便有几名头领过来拖了齐元振剖腹塞钱。>
齐元振那满肚子塞足了铜钱的沉重尸体,高高吊在城墙上悠悠晃晃,四方八塞的人们纷挤而至,仿佛赶集似地争着去看平时恨入骨髓的贪官尸体,兴奋地高声咒骂!>
这些原是生活在最低层的人们,他们的人数是最多的,他们的地位却是最低的。他们这一生中似永远倦缩着身子,为一口饱饭而愿意付出一切,像牛一般地干活、像猪一般地吃食、像狗一般地活着。仿佛卑贱得让那些大人先生们都可以任意践踏,默默无声地千年万载永恒地忍受着。>
他们却也是人,谁也不想生来就应该忍受这一切,凡是人都有发泄愤怒的欲望,只是生活逼得他们一直忍受下去。直到这样的忍受,他们也无法活下去。这个世道将他们逼到悬崖上仍是不放过,直到他们再也没有任何退路。那大人先生们素日端着酒杯附庸风雅,却不知在他们的漠视中,底下人的血泪。而一旦人心中的野兽被放了出去,压抑一生的愤怒喷博而出,反噬的力量失控,超越了他们想象的血腥与残忍,这时候却已经来不及了。>
大火已经烧起来了,就不会这么容易停下来。>
蜀道艰难,那只是对于官兵们而言,王小波的义军,却是早已经在多年与官兵玩着贩茶的追逐中,翻山越岭已成家常。>
义军们打一地就走,在巴山蜀水中如没如猿猴般灵活。官兵们在后们疲于奔命,却冷不防反而被义军们自后头包抄。山野草庐,城镇巷弄,谁也不知道,那些百姓中,有多少是义军的伏兵。>
义军们破青城、破彭山、破新津、破双流、破温江……短短半年,已经是席卷整个西川之地,每日均有各地贫民前来投入义军之中。每破一地,必均分财富与贫民。整个川中已经传遍王小波之名。>
当纷纷扬扬的雪花覆盖着江原县城时,城外白茫茫的雪地上,染尽鲜红色的血。>
王小波的义军,与官兵相遇,厮杀在城外。>
率军的是赶来救授江原县的西川都巡检使张玘。当年自太祖为防前朝藩镇割据之乱,禁中由中央直接指挥调动,地方能调动的只有厢军。而厢军平时只是充作监军粮物等的杂役之用,并无作战能力。因此上王小波的义军一起,各州县便难以守御。张玘的军队,在蜀中算是战斗力较好的一支,张玘身为西川都检使,此时亲率兵马,赶到江原城下,与王小波军队会战。>
但见一片混战之中,官兵终于抵挡不住,向后退去。王小波一挥手中大刀,率众追了上去。>
忽然前面溃兵四散开来,却出现了整整齐齐的数排弓箭手。但见万箭齐发,向着义军如雨般射来。>
王小波身先士卒,本就冲在第一个,自是首当其冲。但见王小波大叫一声,捂住额头,但见一支羽箭直插入他的额头,鲜血飞迸,他身边的义军也纷纷中箭倒下。>
随后而至的义军头领张余杨广二人大吃一惊,但见对面张玘亲自拍马冲了上来,两人忙指挥身后兵马冲上前去,冒着箭雨一批批的人倒下去,才赶在张玘之前,将王小波抢了回来。>
埋伏已久的张玘伏兵趁机冲了上来,义军大溃,直退至三十里之外,直到攻打另一门的李顺得知消息赶来,官兵这才退去。>
当夜,张玘的大帐中一片欢闹之声,都是为张玘庆功。>
张玘坐在上头,眉州府、江原县等各级官员和军中将领在下相陪,桄杯交错,酒气熏人。江原县令笑道:“下官敬张将军一杯,将军真是智勇双全,下官今日在城头亲眼见将军神箭,只一箭便取了那贼酋王小波之首。真是李广复生,也不过如此呀!”>
张玘面有得色,道:“平定蜀中之乱,这是本官职责所在。自大乱一起,各地州县纷纷束手无策。本官是带兵之人,自然先对这贼党有所研究。常言道擒贼先擒王,这蜀中一带作乱,便是王小波所起。而此人好匹夫之勇,行战时常常自己先身士卒。因此我定下此计,只要一举射杀了贼首,其余贼党自一溃而散。”>
眉州知府忙趋奉道:“正是,方才探子们回报,王小波一死,贼党群龙无首,都已经溃散。下官刚才就已经将今日战况写成奏折,派人五百里加急,将此一捷报上呈京城。快过年了,王巡使这一份战功,可正是最好的年礼了。”>
紧接着,其余各官员均是一番奉承敬酒,张玘虽然并不好奉承,但今日大胜,整个军中人人兴奋,盛情也是难却,不觉也多喝了几杯。>
这一顿酒直吃到三更时分才散,众人皆有了七八分的醉意,都被自己的下属扶回去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