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尘埃落定(3/6)
,如今反而在自己眼前添堵。”>
郭熙的笑容就僵了僵:“阮妹,可不能这么说,我们毕竟是皇家媳妇,嫁的是皇子,多子多福才是好事。”>
李阮嘴一撇:“拉倒吧。咱们从小一起长大的,我怎么想,你就是怎么想。我就看着我生的才舒服,别的都是在扎我的眼睛。再说,你以为你容她,人家就要感激你。焉不知人家心大了,还容不得你呢。”>
郭熙听得不入耳,打断了她:“阮妹,这话,咱们私底说说,我就当没听见。你这话可千万别在外头说,便是在你府里头,让你们王爷听到,或是院中使婢听到,都是不好的事。”>
李阮见她如此胆小,倒似找到了些平衡。谁说封了开封府尹就是赢定了,前头还有两个摸着边儿后掉下来的呢。她是宁可郭熙倒霉了自己伸出援手助她,也不愿意看着一直顺着自己的姐妹成了自己要跪拜的人。如今想想,她这个寿王妃也无趣得很,一边要恭敬侍奉丈夫,一边还要给丈夫安排姬妾甚至还要照顾姬妾的孩子,活成这样又有什么意趣呢。>
果然没一会儿,戴氏就抱着那庶出的三郎也过来了,又有乳母抱着他们家的二郎也过来了。三个孩子放到一起去,就见着哭一起哭,闹一起闹,也是烦人得很。>
李阮如今就一个儿子,多半是乳母侍婢照顾,抱过来的时候都是乖巧可爱的,哪里经得这样吵,见状就站起来走了。>
她走到外头廊下,见左右无人,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向着侍女榴花抱怨道:“也就是寿王妃脾气好,肯容人。若是我,万万容不得的。我告诉你,一府的气运,都是有数的,若那旁支的多了,就是乱家的根本。你瞧着吧,她那俩儿子搁一起哭起来也不如那个贱婢的儿子哭声大,我看这就是让人把她儿子的气运给夺了。”>
她是忍不住说几句酸话,心里才舒服些。却不知道她这边只是随口几句胡说的酸话,却叫人当了真,弄出一场祸事来。>
自张咏入蜀,蜀中大治,既免了陕西运粮支援,李顺余部的势力,也渐渐被官兵所围剿得差不多了。七月中,李顺朝中书令吴蕴所带一支人马被灭后,大将军张余率所部人马退入山中。>
张咏上书,以蜀中乱军渐平,王继恩所率的禁军长驻蜀中,已经无敌可剿,反而骚扰当地,激起新的民愤。但是因为蜀中刚刚平定,骤然全部撤军,会引起地方上的不安,请求缓缓撤军,并授于张咏安抚蜀中的权力。>
禁军长期驻守地方,本来就是皇帝所不愿意看到的,得报甚喜,当即下旨,令峰州团练使上官正、右谏议大夫雷有终并为西川招安使,代替王继恩的职务,并令王继恩率所部兵马,缓缓撤回。>
皇帝每遇大事,喜欢更改名字年号,以改变心情。自蜀中之乱稍定,便下旨,于次年改年号为至道。>
改元之后,果然有了新气象。>
就在李顺之乱初起之时,辽国和夏州所派在中原的探子,早将此消息传了回去。夏州李继迁先按耐不住,派了小股人马先行试探着骚扰西北之境。>
与此同时,辽国招讨使韩德威,率党项、勒浪、嵬族等各族部落共联兵数万铁骑,从振武关而入,南下侵宋。这韩德威不是别人,正是当今辽国全权总揽南北二府的楚王兼大宰相韩德让的亲弟弟。这次辽国由他挂帅,拥重兵,正是气势汹汹而来,乘着大宋内忧之内,趁火打劫而来。>
兵临城下之日,恰是蜀中之乱已平之时,皇帝得以从容腾出手来,坐镇指挥。>
至道元年正月,永安节度使折御卿与韩德威大军交战于子河汊,韩德威中其埋伏,大败。勒浪等部族早受韩德威的气已久,此时趁机反击,韩德威雪上加霜,这一战败得全军覆灭。所有辎重全部丢弃在战场,只率一小股人马,逃回幽州。辽国一向治军严厉,若换了别人遭此大败,必受重惩。只不过韩德威倚仗韩德让之势,也不过是领些微责而已。>
折御卿连忙报捷皇帝,此次大捷,共杀了契丹计有突厥大尉、司徒、舍利等许多大将,并抓获吐谷浑族首领一名,押送京城。>
折御卿的捷书中,以此次战胜,全凭以皇帝的圣旨早下,契丹大军果然一切行动皆在圣上掌握之中,此次大捷,皆是照圣上密旨行事,臣全无半点功劳云云。皇帝闻讯大喜,当场便对左右侍中道:“契丹军队虽然来去迅速,但是喜欢轻进易退,朕常诫边将勿与争锋,待其深入,分兵以邀其归,必无遗类。今日果如吾所言,半点不差。”左右侍从,忙齐声恭贺官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皇帝大喜,这才坐下来,细细反省蜀中之乱的起源和后果。直至半夜,宫中仍然灯火通明。皇帝为了安抚蜀中百姓,竟亲举书写了罪已诏昭告天下,诏书中深切地反省了自己用人之过。>
这道诏书,皇帝本是叫了翰林学士钱若水草拟,却是见了钱若水的旨意后,自己不肯满意,亲自提笔全部推翻重来,加了许多深切责已之言。钱若水见了皇帝改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