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章 重重打击(2/5)

,她的香和琴,就送给杨妹妹。但她最心爱的,那些做了许多批注的书,却要留给大方先生。她说他从你这里,学到了许多。”

大方是刘承规的字,他想不到陈贵人居然还有东西留与他,闻言跪下,痛哭失声。

刘娥道:“那些书,我叫人整理好了,送你那里去。”

刘承规恭恭敬敬地朝着陈贵妃宫殿方向,磕了三个头,这才站起来,脸上已经是一片泪痕。

刘娥张嘴动了动,很多想确认的事终究是没问出口,叹道:“你下去吧。”

刘承规恭敬道:“是。”

为了赵恒,她不得不投鼠忌器。

因为此刻赵恒再也经不起打击了。自六月始,内外交困。

边关传报,辽国萧太后亲自率兵,以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为帅南下侵宋。二月份战报早传,只因辽军只在边境一线,因此也未注意。不料数日之间,战况大变,杨延朗杨嗣与辽军交战,未及摆开阵势便遭辽军突然袭击而大败。

望都县一战,副都部署王继忠失陷,传来消息已经殉国。

同时,西北的夏州李继迁也乘机兴兵作乱,兵发洪德砦。

与此同时,蜀中有王均自称大蜀王,再度引发暴乱,竟大有当年王小波李顺之乱卷土重来的气势。

自皇子玄佑去世,皇后郭熙一病不起。紧接着二皇子玄佑去世二月之后,玉宸殿杨媛初生的五皇子因先天不足,只存活了两个月未及取名便夭折了,杨氏也因此大病一场。

万安宫李太后闻知先后夭折了两个皇子,大惊之下病势更加沉重。

就在五皇子夭折后不过几天,消息传来,赵恒的五弟衮王元杰忽然暴病而亡,年仅三十二岁。

短短半年来,赵恒经历了种种内忧外患,重重打击。白昼上朝,面对着大兵压境,他顶着巨大压力一一处理国事,已经根本无暇无余力,去悲伤自己的失子之痛。到夜晚回到后宫,高度紧张心力交瘁的他只能在刘娥身边,才能够卸下层层精神上的盔甲,得到放松和藉慰。

同样不轻松的也有刘娥,太后病倒、皇后病倒、杨媛病倒,后宫大乱。朝庭上内忧外患她也已经知道,因此她只有一肩挑起所有的事,不敢让这些事务有半点打扰到赵恒。

数月来她亦是忙得脚不沾地,这一边忙着两位皇子的安葬,以及代拟太后皇帝对衮王元杰的葬礼的事项,追封其为安王,谥号文惠等。

另一边是每天万安宫、寿成殿、玉宸殿亲自照应着太后皇后杨媛的病情,这些事务,须在赵恒上朝时去做完。到赵恒下朝时,她又要时刻服侍在身边,掩起所有的疲惫和烦琐,让赵恒得以平静和安心,得以处理朝政。当时赵恒在压力最大的时候,险些不能自持,对此刘娥只能一遍遍地以“天佑我朝,只要我们自己不被打倒,敌人一定会有隙可攻的……”等语言来激励劝慰。

这竟是患难之中见真情,此时两人不再是皇家的帝与妃,似乎如茫茫大海中一只孤舟,两人相扶相携,互相支撑互相取暖,除了彼此之外,天地之间,再更无象如此血肉相连的感觉。

整整撑到了年底,仿佛真如种放所预言似的,奇迹真的出现了,一切的情况都出现了好转。李继迁攻打西凉州时,西蕃六谷蕃部都首令巴勒结诈降,李继迁中了巴勒结的埋伏,身中流矢逃到灵州时,重伤不治而亡。西边边境之危也随之解除。

李继迁一死,辽国失去西边呼应,又遇内乱,萧太后遂草草撤军。

蜀中的王均之乱,此时也平息了下来。却是赵恒采用刘娥的建议,重新起用张咏再到蜀中。原来蜀中官员上下勾结盘剥百姓,弊病已深。当年张咏治蜀,颇用了一些雷厉风行的手段,才把这股邪风压了下来,张咏因治蜀有功,升为工部侍郎兼杭州知州去了。张咏一走,后任者没有他的手段,压不下这帮蠹吏,百姓受苦铤而走险,蜀中又是再度造反起乱。

此时蜀中百姓听得朝庭又派张咏重新入蜀,喜得奔走相告:“朝庭还我张相公了!”张咏好不容易在杭州舒适两年,被赵恒一句:“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只得自山暖水秀的人间天堂再度派到难于上青天的蜀中劳碌去了。

赵恒闻讯松了一口气:“耶律斜轸死了,李继迁死了,这辽夏两边,一时半会儿也难再打起来。张咏去了蜀中朕也放心了。如今可是什么事都可以松一口气了。”

刘娥看着他的神情,像是经过了长途跋涉终于走到终点地放松下来,心中不禁升上怜惜之情,轻轻地将他抱住道:“是啊,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赵恒握着她的手,凝视着她道:“这大半年地走下来,朕如今与你对望,心里头根外平静,就觉得咱们像是过了一辈子的老夫老妻似的。”

刘娥嫣然一笑,故意道:“好啊,三郎是嫌我老了吗?”

赵恒叹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