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54/www.zz5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54/www.zz5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初战敌酋_ 民国穿越之暗夜纵横- 三五中文网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初战敌酋(1/2)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初战敌酋> 日军第一步先实行的是河南作战,> 为突破中国军队的正面防线,打通平汉铁路。> 日军用于会战的兵力有14多人。其中有华北方面军第十二军、> 第三十七、第六十二师团及战车第三师团、骑兵第四旅团等。> 由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亲自指挥。> 华中第十一军与第五航空集团军配合作战。> 驻守河南的中国第一战区部队由蒋鼎文、汤恩伯统率,> 共19个军40万人。> 以29个师驻守豫南、豫北,14个师为机动兵力。> 隐蔽在临汝、登封、禹县、襄城、宝丰地区,> 准备在禹县、密县、许昌、地区阻击日军。> 中国军队的这种被动防守部署散而乱,指挥调动又不统一,各自为战。> 决定了河南会战的最终惨败。1944年4月18日拂晓,> 冈村宁次亲率第三十七师团及独立第七旅团强渡黄河,> 向第一战区黄泛区守备部队发起进攻,> 至21日攻占郑州、新郑、尉氏。23日攻陷长葛,并向许昌推进,> 5月1日攻陷许昌。> 吴大雄在后世了解到。> 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四川蒲江县人。> 1937年率部出川抗战,转战山西、河南前线达7年之久。> 1944年5月21日,> 与日军在河南陕县秦家坡遭遇战中,> 以身殉国,终年53岁。是国军抗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 如果能与其相遇,吴大雄想尽自己努力> 看能否改变李家钰将军的命运。> 今天是3日。距离李将军遇难之日还有十八天。> "脑残的影视剧真是害死人呀!"吴大雄心道。> 通过秋容和聂冲二人摇控的无人机画面。> 吴大雄清晰的看到。日本鬼子是如何向国民党守军阵地展开攻势的。> 一说二战日军的进攻,> 很多人就认为是在歪把子、九二式重机枪、山野炮的掩护下,> 日军军官用指挥刀向前一指,> 大喊:"突击!"日本步兵密密麻麻挤作一团,> 直着身子挺起刺刀往前猛冲,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那都是导演瞎编乱造的。> 没有邀请一些抗日老兵当军事片顾问,参加共同拍摄的结果。> 真要都这么打,1938年日军就死光了,> 抗战也用不了8年。> 可以说,日本人的进攻是相当有章法的。> 首先,日军在进攻前,会尽量集中各种炮火展开轰击,> 形成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火力优势。> 吴大雄在网上看过一些抗战的国军老兵回忆录,> 日军进攻前的密集炮击,让中国阵地上的大部分人都会被震晕,> 甚至被爆炸掀起的浮土盖住。> 其次,日军在进攻时,> 步兵队形很有讲究,就是常说的散兵线。> 日军步兵操典上详细记载了各种各样地型地貌采取的冲锋模式。> 日军的基层指挥官绝大部分毕业于日本陆军军官学校。> 所以,技战术水平要超出国军一大截。> 在进攻一方,散兵线攻击形式是十分有效的。> 既保证了兵力集中,> 同时又不会因为过分密集而丧失灵活性。> 日军在攻击时,最基层的作战单元是分队,> 一般有13~14人,分为四个作战小组。> 三个步枪小组各有三名步枪兵,三个组排成斜线,> 既能保证前后小组之间不会遮挡射击,> 又能起到分散敌军火力的作用。> 这种进攻套路国军是万万做不到的。> 这种队形,在冲锋过程中,> 也便于在遭遇敌方火力时迅速形成正面突击和火力支援的配合。> 而轻机枪小组,一般处于最靠前的步枪小组侧面,> 随时准备展开进行支援射击。> 这样的编组,既能够快速前进,同时也方便配合和支援,> 每个人的位置都不固定,> 让你很难对其形成打击。在火炮延伸的同时,> 日军的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