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54/www.zz5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54/www.zz5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第二百六十六章 沈川对于城内守军的推断_ 三国之开局拆穿连环计- 三五中文网
第二百六十六章 沈川对于城内守军的推断(1/2)
“沈先生,难道我们断了水源就可以吗?”> 徐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徐盖他不相信诸葛亮在祁山设下守军会考虑不到水源的问题。> “当然不够,你有没有观察过这城墙是多高?”> 沈川看着徐盖问道。> “大概有一丈半。”> 一丈也就三米左右,那也就是说这城墙也就四到五米的话放在后世也就一层楼那么高,这种高度属于比较正常的,毕竟在唐朝长安城最高也就六米,而到了明朝南京城作为明朝第一代首都也就十二米左右,折合成丈的话也就是四丈左右。> 不是说每个城池的城墙不想修高,而是因为古代的建筑能力有限,还有就是古代是极其讲究礼仪的,如果其他城市的城墙高于首都的话,在皇帝看来就是超越礼仪的存在。>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边塞的城墙,这种城墙为了防御外敌,大多都会修建十几米左右,比如现在的雁门关,城墙就有足足十几米。> 而祁山这个地方,一不属于抵御外族的边塞,二也不是某个郡的都城,再加上祁山这一块地方原本属于汉中,是张鲁的地盘,张鲁占领汉中最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发展他的五斗米教,再加上刘璋本身就暗弱无能,所以张鲁对刘璋的防御并没有那么严谨。> “那这么来说这一丈多的城墙,宽的就是二丈有余。”> 沈川听到徐盖这么说,当即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古代的城墙虽然不能修高,那么就修厚的话,这一点是不违背理智的,反而是被允许的。> 因为过厚的城墙,被许多后世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认为这是阻碍中国火器发展的一个重大原因,因为这二丈有余的厚度,一般的火炮根本就轰不开,既然火炮轰不开,那么还发展火炮干什么?> 甚至沈川之前带来的大炮是经过改良后的大炮,才能将这二丈有余的城墙轰开,要是初代火炮别>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说轰开城墙,能把城砖打下来就不错了。> “一丈左右的城墙,二丈左右的厚度,那么也就是说它的宽度便是一丈左右,而根据这祁山城四周城墙的周长来看这些城墙之上,一共也就只能容纳下三五千人。”> “当然诸葛亮也可以在这囤积更多的人,无非是多损耗一些粮草和水源,但是我相信诸葛亮不会这么做,毕竟前方的战争已经需要大量的粮草,如果在后方再消耗粮草,那不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吗?”> 沈川看着远处的城墙,缓缓的开口说道,而听到沈川的分析,徐盖震惊了,他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少年郎居然可以通过城墙的高度就推断出城内守军的人数以及城内大致的情况。> “而且要明白,这祁山城是依山而建,其主要目的便是在战时,作为一座关隘,在闲时则作为来往商旅通行的地方,可以看出这祁山的防御,主要在益州方向,反而我们所来的方向防御并不强。”> “正常的一座城池应该属于西高东低,这是整个华夏大陆的趋势,但是这里因为有无数山脉的存在,将西高东低变成了东高西低,而我们来的方向则正好是东北方向,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从高往低攻城属于俯攻,只要花费点时间就能将这城池攻下。”> 沈川很快就将眼前的情况分析了一遍,而徐盖则是认真的聆听着,此时他才明白为什么他的父亲在他走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好好跟着沈川学。> 原本他还是十分不在意的认为沈川这个毛头小子身上能学到什么呢?他只不过是运气好攀上了魏王的高枝罢了,而经过沈川的这一番言论,徐盖彻底服了沈川。> 就在徐盖这边,正在佩服沈川的时候,三龙大道上一条条用鹅卵石以及青石板铺成的路上面,正有无数大军行进着。> “传令下去,三军加快速度前进,三日之内必须到达街亭。”> “哪一支部队如超过一日,什长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斩首问责。”> “超过两日,百夫长以上斩首问责。”> 如今他们从这里到达街亭需要三天时间,如果再超过两天,那么就是五天时间,五天之内他们的援军如果还没有到达,那么也就没有到达的必要了。> 五天的时间对于诸葛亮来说足够拿下上邽和广魏以及陇西,即便陇西郡有邓艾等人防守也没有用,但邓艾等人之所以能坚守,一个是之前他们愿意出兵,暂时地将蜀军击退,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邓艾一直对城中将士说,会有援军到来。> 一旦他们知道援军在五日之内无法到达,那么城中军心必定大乱,到时候邓艾和姜维二人可能为了保命就会开城或者秘密撤退。> 而此次带领支援的人是满宠作为跟随曹操多年的老将,他十分清楚,在这种紧要关头尤其不能心慈手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