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杜壆(3/3)
全部让他们去当兵去。
“以前是种地的,没有擅长的手艺。”
朱武挥挥手,让他过去,自然有军士领着他在一边站好,等其他人。
这是一项繁浩的工作,用了一个时辰,这才完工。
这几百人中,有手艺的极少,想来也是,凡是有手艺,那个都不是缺吃少穿的人家,不会好好的日子不过,却来这过朝不保夕的日子?手艺人一共三人,这三人还都是因为得罪了官府,或者是地方豪强,存身不住,这才前来投靠。
十几岁的孩子,一共有十七个,这些孩子全都另外安排,武松要亲自教导。
识字的有两个,都是刻字工,古人印书是非常麻烦的,先要照着书本把字刻在模板上,这才开始印刷,也就是一本书一个模板,这样就造成了刻工这一行业。
虽说北宋的毕昇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活字印刷术,极不好用,用泥字,泥的软硬度不好掌握,往往泥字在印刷的时候软化,自己模糊,有些更是看不清楚。
铁字虽说坚硬,但容易变形,用过几次后,就不好用,铁字成本好,一旦变形更不好修理,不像泥字重新铸一个就是,最好用的还是铅字和铜字,这是都是大书坊,或者是书院所有,一般小门小户都是没有的,就是有这些,也是一些常用字,一些生冷字是不是用珍贵的铅字,铜字的。
所以,整个大宋虽然有了活字印刷术,但一般的书坊还是用的刻字印刷,毕竟这个成本比较低廉。
还有一些老人都是孤寡,武松把他们一一劝说明白,劝其下山,武松也不是菩萨,也有私心,不想浪费粮食养活这些老人。
其他人等各行各业的都有,也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就全部充为兵丁,三个手艺人,被武松安排进了技术部,两个刻字工和十几个孩子都有武松亲自带领。
没有入伙的人,都被军士安排吃食,令其吃饱喝足,这才让他们下山,这些人都是很好的口碑,武松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山寨的人口将会急剧膨胀。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