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景隆出征(2/2)
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就是自古兵书上写的么?更何况朕的恩科还没有开,那些科道官员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做地方官去了,也不会有人来弹劾你。李爱卿是将门之后,相比也阅兵书无数,还希望李爱卿这次平叛,无拘无束的发挥所能,最后凯旋而归才好。”
“臣再此谢皇上吉言。”李景隆又一次恭恭敬敬的抱拳行了一个礼,更是让朱允炆看不起这文官做派的李景隆。
“李爱卿,现在朝廷正是青黄不接,急需用人之时,朕想爱卿也是明白的,所以这次朕也没有给爱卿派一个副将管辖粮草之事。不过朕给沿途各府各州,都下了旨意,让他们负责供给军粮。倘若要是运输军粮,那么行军速度想必要被辎重所拖累。”朱允炆开始说起了在下朝之后发出去的那道圣旨,不过很明显了突出了一个要快的问题,“朕不希望这次叛乱给太多的百姓荼毒,所以希望李爱卿可以快些平叛。至于朕的那些王爷叔叔,最好不要伤及他们。如果实在无法,轻伤之后活捉吧。朕不想担负上杀叔的罪名。”
朱允炆这说的话真是一个个圈套,按照朱允炆本来的性格,怎么会说不想担负上杀叔的罪名?朱允炆还希望这些叔叔死掉个十几个,最后留个几个替自己镇守下地方。毕竟老朱家的儿子们各个能生能养,历史上到明朝末年,需要发放俸禄皇族居然有五十余万之多。这些皇族的俸禄也算是压倒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要是这些俸禄用于赈灾或者是用于辽东军费,都是可以缓解民怨的一个重要手段。
“臣谨遵圣旨!”李景隆又是一次行礼。
“朕今天在南郊聚宝门外为大军开拔送行,希望在几个月后,朕能够同样在这聚宝门,接受你李景隆的献俘!”朱允炆充满豪气的又鼓励了一句李景隆,听的李景隆是热血沸腾。李景隆再次抱拳行礼之后,面对朱允炆低头后撤几步,才回头上马。
“大军开拔!”
与南郊的热闹送行不同,京师的东郊却平平常常。殊不知有一辆毫无亮点的马车中,坐着的就是大明帝国的燕王,朱允炆的四叔——朱棣。
朱棣在听说今日大军开拔的时候,也同时离开了京师,赶忙向自己的封地北平奔去,因为朱棣也知道这次很有可能要自己负责统筹军粮。
“这十三弟,要可惜了……”朱棣摇了摇头,但是脸上的表情丝毫没有变化。
*********
第二章可能要晚些,求票求收藏求恢复人气!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