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700章 雷霆奔雷(3/3)

膨胀力增加密封性。至于效果如何,因为没有参照物,他也不知道是否成功,但是发射实弹能有二百余步的有效射程,填装霰弹也能打击百步之内的敌军,当然在五十步内的效果最好。

而之所以选用速射炮作为支援火力,主要是这种火器优于其它火器的地方只有一点,那就是便利。为了保证发射速度,每一架佛郎机都配备十个子铳,在发射的同时也有专人给打过的子铳装填。这样十个子铳轮番发射,子铳在母铳内随打随换,极大提高了效率,适合对付来去如风的蒙古人。且重量适当,炮身只有二百斤左右,便于小部队携带,支上炮架就可以打,装上轮子就便能拖着走。

有能打近的就得有能打远的,赵昺这回仿制的是明代的‘威远炮’,这正符合‘小炮打大弹’的成功典范。随着他改进的水利锻机的使用,全炮使用冷锻制造而成,因此炮身坚固。使他得以屏弃了原版上的铁箍减轻重量,只是对火炮药室部位加厚,以增加装药量。

改进后的威远炮仅重一百三四十斤,十分轻便,平常就只放在车上或者骡马背上跟随者军队移动,行动便利十分适合野战。还设置了照门准星用来瞄准,每门火炮装火炮八两,使用大铅弹一枚重三斤,小铅弹一百枚,每颗重三钱左右。使用的时候,只需把威远炮取下来放置在炮架上,紧急的时候甚至可以直接在地上架炮,对着准星照门瞄准敌人估测距离,然后调整火炮角度进行打击。

威远炮的大炮弹最大射程能达到四五里的距离,小铅弹则很近,不过小铅弹的最大散布能达到三十余步大概四十五米,面杀伤还是很可观的,等到敌人进入射程,直接一轮火炮齐射打过去。大炮弹直入敌阵,打出一条血渠,小炮弹四散飞舞,清出一片血雨,势若雷霆不可阻挡,因此赵昺赐名‘雷霆’。但其装填速度缓慢,因而只装备到独立炮兵营。

御前护军优先装备新式武器,大家虽然知道自己不能与皇帝的御林军相争,但是心中肯定也不舒服,所以赵昺还‘开发’了两种小型火器以安慰众将。

提起‘一窝蜂’,大家想到的首先是火箭,其实还有一种大型霰弹枪也叫这个名儿,明军曾大量装备。此枪枪管长二尺六寸,使用一枚大铅弹重二两,又有一百枚重一钱五分的小铅弹,子弹全重一斤左右。其发射的时候对准敌人,铅弹齐出势如奔雷,射程可达半里。

‘一窝蜂’重量较轻,平常就用一条皮带连接头尾,由一名士兵挂在背上就可行军。用的时候就架在一个铁尖架子上,铳口抬高二三寸,铳尾就用一个木桩子钉在地上,防止后坐力跳起。然后点火施放就可以了,赵昺觉着叫做霰弹炮更合适,于是赐名‘奔雷铳’。

由于重量轻,便于携带,且近战火力凶猛,制造简便。赵昺在每个营专门成立一个火力支援分队,配备奔雷铳十五具,作为近战火力支援武器。若非琼州钢铁产量不足,他真想给每都设立一个火力伙配备奔雷铳,提高近战能力。

另外一种就是‘百子铳’,也是出现于明代,赵昺有时会有种冲动,谁要是再说明军火器低劣自己就是七天七夜不睡,也要与他们争论一番,要知道在古代条件下能造出这些火器着实不易啊。百子铳采用长身管,因为炮管长了炮弹的弹道就越直,打的就越远。原版的百子铳和当时的火枪都是采用用数块铁板相包锻打而成的,而赵昺有水利镗床和锻机,可以全钢制造,这样可以增加强度及减轻重量。

百子铳同样是前装药,以火绳点火,施放时放在一个铁足架上,通过安装在炮尾銎口上的木柄调整方向。攻击方式就是用填装在炮膛中那百枚小铅弹对敌进行片杀伤,也可以在其中填装一枚十几两的大铅弹狙击远处的目标。而百子铳的适用性极强,不管是守城、野战还是海战都能用上……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