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866章 谁服谁(3/3)

美与诗句的隽永,柔柔地融入委婉质朴的旋律和流畅多变的节奏之中。仿佛顷刻间将人带入醉人的明月,滟滟的江水,洁净的天空,汀上的白沙组成的美景之中。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苏岚的歌声即不激越,也不豪放。温柔的琵琶弦音撩拨起宁静的空气,一幅人生至美的山水画渐渐展开:在暮鼓送走夕阳,萧音圆月的傍晚,人们驾起轻舟,在平静的春江上漫游,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

而此刻赵昺的感觉就是好听,箫声如水。闭了眼听,清澈,婉转,悠扬中又有些许凝滞,像是夏日午后,睡梦中短暂的一丝欢欣,不由得沉醉了。而笛声嘹亮,仿佛来自天外之音,动听的令人向往那种空灵。琵琶弦的每下拨动,似使得身上的每根神经都随之颤动。竟然使他很快沉浸其中。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赵昺不通音律,也听不出什么旋律的变幻,但那种优美的韵律在耳边蔓延开来时——高亢、低回;悠扬、激昂——心也会随之动荡。而笛声在空中继续飘荡,与笛子的清越嘹亮相比,箫声又多了舒缓、低沉。与琵琶声和苏岚的歌声相杂,又如船上的人应声合唱,把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场中的三人也似乎融入了其中,苏岚正是女人最好的年华,比之陈淑多了成熟和稳重,又因其久在宫中比之李三娘身上多了些无法言表的韵味;让赵昺惊讶的是一向坐不住的淑儿此时在场中亭亭玉立,因箫需竖着吹,她微微低着头,纤指在箫身间轻舞,居然展现出其朴素含蓄,毫不张扬的另一面。

李三娘此时的表现也让赵昺另眼相看,其相貌在众女中亦只能算的上中上水平,而琼州一年四季的炙热及长期的军旅生活,使她的皮肤难以如其他人那般保持白皙,不免减色不少。加上其出身俚硐,让李三娘不免在宫中自卑,但是此时横笛在手,仿佛找到了在战场上的自信,不仅与她们配合的天衣无缝,还展现出了自己深厚的文化素养,如水的明眸凝视前方,眼神里却又似带有挥之不去的忧伤。。

音乐委婉优美,节奏流畅多变,配器晶莹剔透,尽管悲伤,却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哀而不伤,怨而不乱。使人回味无穷。让人的情绪也随之陡然起伏,犹如水中花影摇曳,仿佛融入渔舟破水、江水拍案、波涛飞溅之意境,看到了轻舟渐渐远去,江天一片宁静的夜色。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氛围之中,像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听众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而赵昺觉得自己看到了春江花月之夜迷人景色的同时,还引发了一丝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叹。以致一曲终了,他竟有中意犹未尽之感,希望曲子永远的延续下去,无尽无终。不过他很快发现场中并非只有自己有此感,其他人似还沉浸在其中,难以挣脱出来,也许这就是艺术修养深浅的区别吧!想想自己日后若是以一帮充满艺术细胞的后妃们生活在一起,是不是会时常露怯,惹他们耻笑啊!

三人合奏的一曲《春江花月夜》和王妤的一支舞,一下将众人的争强之心击碎了,再无人敢主动出场挑战,经一下冷了场。正当赵昺想着如何重新调动起气氛时,吴曦站了起来……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