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危机重重(4/6)
那陈年普洱茶似的另辟蹊径,真正大宗的茶叶买卖仍旧是牢牢掌控在他们手中,严格论起来,文定尚未能真正与他们并肩而坐。
丁老板的意思不外乎“结盟”二字,改变他们以往分散经营的状况,将几家茶庄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异族的强权以及同行的打压,而结盟以后各家出售的份额也由几家共同商定,以保不会因为暗中较劲,以至使他人获益。
换句话说就彷彿中土里的商会似的,听上去虽是互惠互利,实则仍旧是谁的实力大,谁说出来的话顶用,恰恰制约了好像文定他们这样上升势头迅猛的新兴商户。然而以兴盛和眼下的实力,在大理的众同行中顶多算个中等偏上,凭一己之力又如何能斗的过这么些根深蒂固的大老板组建起来的联盟,到时候恐怕连货源也会被人掐断。
丁某人踌躇满志地将心中那谋划已久的计划全盘托出,如何控制好普洱县每年产茶的数量,运输的时候通通打上联盟的字号,各处关卡也统一打点,这样又省去了每家每年多出的冤枉银子。
讲到货物出手的时候,则着重提到了文定,讲是如何运用他在各处良好的人脉,为联盟在当地开拓市场,甚至拉拢当地势力作为合伙人,就有如那鲁智一般。
文定料想之所以会将自己算做一户,必然也是因为此一项。他们兄弟俩这些年起早贪黑,里里外外的忙碌,道定甚至是冒着风险整年在外漂泊,赚下的银子虽不少,可更多的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人际关系。
有时候就算明知道某一笔买卖会赔本,也会笑着咬牙做下来,图的不就是将来吗?眼下好不容易就要大鹏展翅,这丁老板则要来坐享其成,叫文定如何能心甘情愿?
好在这件事事关重大,在场数人无不得为自家的利益作想,都要谨慎对待,是以并未立时拍板,而是纷纷表示回家与铺子里的人商量之后才能回话。
丁某人也知道此事关系到日后整个大理城茶商界的兴衰,不容半点马虎,是故也不曾留难,在极力向大家列数了结盟后的几大好处后,又聊了点旁的闲事。
文定从丁府出来,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老话,席无好席,宴无好宴,当真是来者不善呀!看来回去之后还得跟老齐妥善谋划一番。
虽然经营的范畴不一,然而兴盛和大半都是遵照源生当的模式,着意于在铺子内部提拔各级管事,那齐大叔原本不过是个驾车的马夫,可这几年里一直伴随着柳家兄弟开创基业,已经成为了兴盛和不可或缺的人物。
从丁府出来后,文定遇上了前来寻他的小厮,神色慌张的将文定拉到一旁,絮絮叨叨说了老半天。听完之后,文定便直奔齐大叔的小院,恰好这两天齐大叔身体有恙,虽然他自己老说是无妨,可文定硬逼着他回家调养。
齐家的院落就安在四方街的左右,与商号不过一街之隔,院内有一间正房,两间厢房,正房对面是一面墙壁,正是当地白族人典型所谓“三房一照壁”的布局。
齐大叔呆坐在院内,望着门楼处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门窗、照壁都采用了剑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做成的彩绘和水墨画装饰,让人远远看上去便感觉工艺精致,清新典雅,又一次不自禁的乐了起来。
若是在以前,齐大叔一辈子也不敢奢望自己能拥有如此华丽的宅子,可现今则都已成为了现实。
早几年,他跟随柳氏兄弟同吃同住不分彼此,自从兴盛和发迹之后,文定将齐家老小都接到大理好生安顿,还将他的两个大小子安排进了商号。跟以前饥一顿饱一顿相比,齐家简直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齐大叔经常向家里人提起,柳氏兄弟对他们一家的恩情,他们这辈子也还不完,日后惟有尽心竭力替兄弟俩卖命才能报答他们的恩情。
文定进门后,便与齐大叔进了房里,还吩咐不让任何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