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章 连城风波(5/7)

这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文定这段话也让鲁智联想到自己的亲弟,两人不觉相视苦笑。

同鲁智联系了一批贵重的货物运回大理后,文定主仆三人再次上路,目的地正是那拨流寇所藏匿的陇山所在。

这拨流寇为鲁智土司家的土兵所败后,沿东南方向逃窜,沿途受到了鲁家土兵的追击,打打停停,开始还能组织起零星的反击,后来则惟有抱头鼠窜的份。

鲁家的土兵一直将他们赶过了华家岭方才收兵回城,而鲁隘的大队人马早已被打死打散,仅是领着少许残兵在陇山一带苟延残喘。

陇山地势险要,乃是捍卫中土之西北屏障,在史书上更是赫赫有名。春秋之时,秦国便在此地征服收罗昆戎、绵诸、翟等方外之民以固国本,为日后天下一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汉王朝的开创者光武帝刘秀,便与雄据陇山上的隗嚣曾在这陇山一带展开了历时两年的争夺战。

三国时,蜀汉为扶摇摇欲坠之汉室,出祁山与曹魏大军厮杀,据传汉相诸葛亮当年为维系军纪,挥泪斩马谡的典故也正是出自此处,而那言过其实的马谡所失的街亭也是在陇山之间。遥想当年蜀魏大军对垒于此,直杀的尸横遍野,无主孤魂布满山谷。

其余历朝历代零星战事更是时有发生,不曾中断,长久以来,此地百姓数目都不曾有何增长,一是因此处地产贫瘠难以滋养,一便是战事频繁,兵祸甚重,大多数百姓都忍受不了这种朝不保夕的动荡生活,进而离乡背井,远走他乡。

也正是因为此地远离连城,人力匮乏,鲁智的势力未曾延伸至此,那鲁隘方才敢伫足停留。

据鲁家的探子相告,这陇山内有一处河道,长约二十余里,蜿蜒曲折,宛若蛟龙在潭,沉潜于陇山崇山峻岭之间,正乃是贼人停留驻扎之所在。

这么大的山脉叫他们如何去寻找那条山谷,贸然行事自是不妥,文定等人一面借宿于附近老乡家,一面随便打听这拨贼人的情形。

留他们住宿的是一位猎户大嫂,人极是热情,文定三人一住进她家,便开始前前后后的为他们端水洗漱,张罗吃食,还将自家的主屋空出来专门给他们歇息。

主人家如此盛情款待,倒叫他们感到不好意思,要以银两答谢,可那大嫂却板起了面孔道:“我们这山里人家几年也不定有生人经过,你们远道而来能住在我家,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怎能要你们的银子?我们山里人虽没见过世面,可也不会贪图这些银子。”

文定赶忙向主人家道歉,不得已惟有退而将他们随身携带的食盐相赠。做了这些年买卖,文定谙晓各地货物流通的迥异,知道在这种偏远的地方,好像食盐这样廉价的生活必需品要比银两更为重要。

那位大嫂也欣然接受了这小小馈赠,在文定等人的询问下,向他们介绍了此地情形:“我们这里就是林子多猛兽多呀!除此之外,再就数兵多土匪多,鸟兽远远看见了都得躲的老远。你们琢磨琢磨,你们要找的那几个人一旦扎进那绵绵大山,谁能找到他们的踪迹呀!”

看来想要找到鲁隘那伙贼人还不是三两日便能如愿之事,在那东西绵延一百八十里的陇山里,就算藏上支千员军队都让人难以觉察,更何况鲁隘如今的部下尚不足百人呢!

“不过你们也不要灰心。”看着三人一脸的失望,房东大嫂又道:“我男人可是我们这大关山里顶好的猎人,前几日和村里的男人们进山打猎去了,不在屋,过两日等他回来后,让他引你们去山里找找,说不准就找出蛛丝马迹。你们呢也别着急,就在我这儿安心住下。”

“那一切就劳烦大嫂了。”

文定他们借宿的小村寨拢共不过五六户人家,男人们入山狩猎,村子里只剩下老人、女人和小孩们。此地的百姓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