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节:争夺制空权(1/4)
后撤的道路是早就找好了的,机枪在持续射击中也快要报废了。迫击炮也在盟军的空袭中损伤严重,四脚朝天的德国战车比比皆是,尤其是以120迫击炮被击毁的最多了!沿着交通壕急速后撤的德军部队运气好的乘车离开,途中在德国空军的保护下很安全。只有少数人被敌人堵在工事内,他们只有悲催的被愤怒无比的敌军杀死!
终于,在耗费了一整天的时间,死伤了20余万士兵之后。滩头阵地建立了起来!德国人看来是无力阻止他们的登陆,他们撤向内陆组织防线去了。美军舰队强大的火力令人心悸,所以德军不得不寻找他们打不到的地方再一次组织防御。这一道防线其实莫德尔早就看好了的。那就是以瑟堡、圣诺和卡昂着三个盟军登陆之后第一个攻击目标为据点的战线。莫德尔知道英美联军必须要拿下瑟堡,否则的话他们几十万大军物资运输不能保证。他们只有彻底拿下着三个城市才算得上是登陆成功。不然的话一个小小的登陆场算不了什么的。没准德国空军只是组织一次半次猛烈的地毯式轰炸就会把他们歼灭在海滩上了!迫使莫德尔做出这个决定的是战场形势,因为德国海军不给力,德国空军这段时间也不能有效保护滩头的天空。因此莫德尔决定把防御的重点放在二线。
英国人拥有强大的海军。美国人的海军也不逊色。两个世界上排名第一第二的海军加起来绝对是能够掌控这个星球上绝大多数海洋的。德国大西洋舰队只能够在北海地区称王称霸的。在德国空军的翅膀底下他们有能力击败任何对手,一旦脱离了这个范围就只能是夹着尾巴做人了!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制空权就尤其重要。丘吉尔曾经一再坚持着在欧洲沿海获得绝对制空权之后再登陆。可是时不我待。苏联眼看就要丢掉他们最后的精神支柱莫斯科。这样的危机关头实力强大的美国人终于坐不住了。虽然罗斯福想过他们被迫出手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主动权,可是他们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实力,加上英国跟苏联掌控的资源,德国人看来是没有任何机会获得胜利了。因此罗斯福决定跟一门心思推行精兵战略的德国人较量一番。他知道一个德国兵顶的上2个以上的美国兵,可是他有800万军队,而德国也只是800万人。美国是在国内择优入选的兵员,而德国人可就是最大限度的征兵的结果了。这让罗斯福有底气放手一搏,毕竟只要美国赢了。那就是世界的老大,输了打不了退回国内搞经济建设。相信被战火摧残了数年的欧洲需求会很旺盛,美国的产品不愁没有市场!因此他跟他的幕僚们决定放开了打!
他们底气很足,可盟友英国人感觉却不这么好。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于诺曼底登陆这次史无前例的大型战役并不怎么放心。他曾经私下里跟艾森豪威尔交谈,当时他几乎是擎着眼泪说:“当我一想到诺曼底的海滩上挤满了英美两国的优秀青年,我就会不寒而栗。德国人强大的火力史我们无法预计的,因此这样的登陆时及其冒险的。”美国人都知道丘吉尔念念不忘的是企图在非洲进行登陆作战,那样的话在中东地区的英军可以跟西部非洲作战的盟军一起夹击隆美尔。胜利的话就能掌控地中海和进击欧洲柔软的下腹部。那一个著名的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地区就是德国人的麻烦,英国人一直在那里拥有势力范围,他们的情报部门在那里早就遍地开花了。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美国人一直是实力为先,他们打仗从来都是喜欢直捣黄龙的。直来直往的作风贯彻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打仗也会这样的不懂变通。以美军参谋长马歇尔为首的诸位将领制造了在欧洲腹地登陆的计划,在法国胜利进军之后德国人就不得不应付困难的两线作战。美国人不相信德军能够撑住英美两国的800万大军和苏联过千万大军的联手一击。再怎么找美国佬有原子弹压箱底,虽然在日本那里用了两颗,但是短时间内再造出两枚也不是不可能。总之,在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