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双向(2/3)
加上之前损失惨重,其单薄的南侧翼被**突破后,**3个新锐师各在1个装甲师余部组成的装甲支队配合下分头插入俄军纵深。500多辆战车奋勇当先,俄军侧翼的反坦克炮分队和零散的坦克根本不是对手;等尤什凯维奇上将将预备队调到北突的**正面,**已经分三路杀入俄军纵深20公里了,位于阿尔山以南的俄军已经被切断归路(虽然从理论上还可以绕道阿尔山以东归队)。
下午2时,以第39集团军唯一的坦克师(也是俄军经历二战中后期改制后在远东保留下来的几个坦克师之一,史实)为核心的反击开始,但几乎立即就陷入困境,因为该坦克师主要装备的还是过时的t26,面对**第4装甲师硬碰硬的突击,虽然俄军坦克数量战优,但30年代出品的t26对m4a3几乎不起作用,只有队列中的部分t34能和**形成有效对射,加上伴随的**步兵和轻炮兵占据很大优势,俄军的反击不到3时就败退下去;**压过破烂的俄军装备乃至残尸隆隆北进,打的俄第39集团军急急忙忙向北撤退,因为阿尔山东北方向突然出现**大部队,那是薛岳好不容易移动到位的西集团预备队,整4师和整20师,利用山区地形轻装而来,突然发起反攻,打的正在调整部署的俄军措手不及,迫使华西列夫斯基只能下达撤退命令。
阿尔山以西的俄军丢下一地装备乃至伤兵和死尸,阿尔山以南的部队更是狼狈,前一阵还四面包围敌人,可突然间就变成被敌三面包围,山上的炮弹和山下的坦克还逐渐压缩、封锁位于阿尔山西侧最后的逃命之路,上万俄军七零八落的拥挤着向通过这条通路逃跑,但面对山上山下射来的密集炮弹爆炸,大部分俄军都成为尸体。
第53集团军南方,华西列夫斯基在第一时间投入预备队向杜聿明后方发起进攻,但被黄维率领的整54师和第3装甲师余部等组成的掩护群硬生生拦了下来,100多辆m4战车和即使牵引到位的4个营直射炮组成的钢铁防线。3个俄军新锐步兵师在各自独立坦克旅甚至is2近卫坦克团伴随下发起进攻,75炮、76.2炮、85炮、90炮乃至122炮,全部都是重量级的直射火炮,随着双方越打越近,双方的炮弹都越来越多的撕开对方的或厚或薄的装甲板、引发一次又一次剧烈的爆炸;战场上很快密布双方被击毁的战车、大炮及车辆,也给了双方已经损失惨重的步兵和轻炮兵施展身手的机会,子弹、手榴弹和轻炮弹又将双方将士的伤亡数字打的直线上升。
就在背后激战的同时,随着科罗捷耶夫上将将东面的进攻部队成功转向北面,杜聿明对第17集团军的北侧进攻也受到越来越强的阻力,投入战斗的500多辆战车还能作战者已不过300辆,步兵和轻炮兵的损失也超过5000之众,随着战斗深入,后方的支援炮群或损失、或需转移阵地,威力骤减。
“总长,我们还有没有原子弹?”
“可用的暂时只有一枚,但现在正刮很强的西北风。”我苦笑,“并且我也没有得到委员长使用这一颗的授权。”
“那样的话我建议光亭准备转入防守并在天黑后撤出战斗。”
“不,还为时过早。”我笑笑解释到:“北面主战场。”
随着俄军丢掉部分被围的部队撤退,西线的激战终于开始缓和下来。和预想的不同,还未到傍晚,俄军就草草收兵转入已成惯例的夜间防御,因为这时候俄军的情况也不妙,虽然战前就从各大城市撤出了军队指挥机构,但万万没想到中国会在第一时间使用原子弹,导致阿拉木图、赤塔、伯力、海参崴这四座远东和中亚主要城市在疏散过程中就被炸平,不但使军事和经济遭受了严重损失,而且前三座城市的覆没还导致城市附近的交通枢纽彻底瘫痪,激战数日后各条战线上的俄军不得不开始节省弹药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