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章 长安侯夫人的烦心事(2/3)

。您在旁看着,若有个什么不妥,您及时指点就是。”

双鬓微白的连嬷嬷捶了下后腰,虚扶着苏昭宁的手,坐回了椅子上。

她是侯老夫人的陪嫁丫鬟,在长安侯府熬到了老嬷嬷的位置。在主仆份上,连嬷嬷并不像下面的丫鬟小厮那样糊涂。但苏昭宁这样恭敬的度,她依然受了下来。

堂堂二的嫡小,活得连三的庶也不如。嫡亲的父亲都不心疼,她们这些下人们又能怎么样呢。

更何况受了这尊敬,自己也总归在侯老夫人面前提及二姑娘。连嬷嬷自认已是仁至义尽了。

此时的她,坐在扇形扶手椅子上,看着苏昭宁坐在她先前坐的小矮墩上仔细选着干桂。

五罐干桂,四姑娘不按人数,而是按照子一一罐。最好的那一罐自然是送到老夫人中的。前几年四老爷没有返京,四的干桂便没有单捡出来。

今年,其实依旧只有三人在京中,只不过长的珍宜姑娘却养在了老夫人跟前。

这多出来的一罐,便是给珍宜姑娘的。

连嬷嬷望向认真选干桂的苏昭宁。即便是多出了一个瓷罐,也不见她出声询问。

倒是个心沉稳的。连嬷嬷心中评价道。

再沉稳,命却有些不好。就连外面来的三姑娘也不如。

这话,连嬷嬷不敢说出口,心里却不忌惮地想。长安侯府上下,谁又不是这样想的呢?

“连嬷嬷,您瞧瞧,就这样分开装进罐子里如何?”苏昭宁已经把干桂均匀地分为了五份放在竹簸箕中。

乍看之下,似乎只有最左边的这一堆干桂成最好。但连嬷嬷细细瞧去,便发现了端倪。

做桂定胜糕是长安侯府老侯爷在世时就有的惯例。因此连嬷嬷也替侯老夫人选了这好几十年的干桂。她不过是稍用心些一看,就发现了中的两沓干桂成虽逊于最左这沓,却好过右边的另两沓。

二夫人亲生的四姑娘事事都喜模仿着侯夫人所生的大姑娘。这干桂长、二的成同样好,也就免了选干桂的二姑娘被四姑娘为难。只是如今府上却还有一位地位也不轻的三姑娘。

也罢,自己不提,谁又能知道这干桂好坏呢?连嬷嬷想着苏昭宁对自己的恭敬度,便决定卖了这个面子。

她说道:“二姑娘等下就直接捧了第三罐回去吧。大姑娘那和五姑娘那,我分别遣人送过去。”

一罐罐的干桂分开送了,三姑娘也不至于再找齐去对比成。

苏昭宁没有想到连嬷嬷误会了自己的想法,忙答道:“我没有这个意。”

“那你是想要第几罐?”连嬷嬷品出苏昭宁话中的拒绝之意来。

莫非她还想选第二罐?第二罐和第三罐成上,似乎没有差别。

连嬷嬷又仔细望了眼已经装好的前三罐,除了第一罐明显完美无缺,第二、三罐真是不相伯仲。

再要仔细对比,也就是第二罐似乎比第三罐略微多了一些……

连嬷嬷正想着,苏昭宁解释的话却从耳畔传来。

“嬷嬷要是方便,就让我捧了第五罐回去如何?”苏昭宁此时已经装好了第四罐干桂,第五罐也装了一半。

连嬷嬷看向那白瓷罐中已装好一半的干桂,朵半残半缺,实在不是上品。

再看向仍在竹簸箕中的另一半,虽比垫底的这些略好些,但比前三罐,实在差了太远。

“二姑娘想好了?”连嬷嬷有些不敢置信地问道。

苏昭宁一边把剩下的干桂尽数装入瓷罐中,一边点头答道:“就是这罐。我想带这罐回去。”

将第五罐装好后,苏昭宁又捧了它到连嬷嬷面前,主动说道:“嬷嬷你看。”

连嬷嬷此时已经瞧出第五罐干桂的可取之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