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扩军、预备役(2/3)
眼看两人似要在陛下面前吵起来,王礼及时出面打圆场:“陛下,臣以为朱枢密虽言辞有些过激,但所言亦是有理。而今伪清未灭,我大明虽复江南半壁,这扩军之议确属迫在眉睫。”>
一句言辞过激,一句迫在眉睫,既是在为二人说话,同样也是在刻意警告。>
这可是在陛下面前,不要忘了自己臣子的身份!>
朱承训和陈济当然不是傻子,瞬间明白了意思。>
这就是语言艺术了。>
而且,王礼也不是纯粹出来打圆场的,他同样是猜出了皇帝的态度。>
开始就没有明确反对枢密院的扩军计划,这就基本不用再说了。>
陈济这么争下去,不仅争不过,反而还会让陛下心生恶感。>
不得不说,王礼别的不提,至少这手揣摩圣意,倒是练的炉火纯青。>
正因如此,朱怡炅才会选他当首辅,即便未来让邬思道入阁,也没有想着要取代王礼的首辅地位。>
这朝廷只能有他一个声音!>
朱怡炅微微点头,正式拍板道:“嗯,枢密院所奏不无道理,新军扩军乃必行之议。”>
说着,抬眼看向王礼。>
王礼当即带头表态:“内阁必竭尽全力全力配合枢密院,绝不使我大明新军将士缺饷缺粮。”>
陈济欲言又止,但张了张口,还是一句话也没说出来,跟着一起拱手应下。>
“陛下圣明!”>
朱承训高呼,说罢,又接着说道:“臣还有事奏。”>
“讲。”>
待朱承训娓娓道来,朱怡炅顿时大吃一惊。>
枢密院的野心不小啊!>
不但新军要扩军,连备军也打算要扩编。>
这备军便是先前明军裁汰整编时,与旧制厢兵结合而来,属于地方上的二线部队。>
不对,按着枢密院的计划,这备军与其说是扩编,倒不如是直接撤销了。>
连二线部队都不算,原来职责今后也将由新军接手,备军则完全变为类似于前明的卫所府兵,却又不太一样。>
按照枢密院的未来规划,全国适龄青壮都将是备军的潜在兵员。>
当然,这不太现实,目前只限于农户子弟,即将所有农户青壮全部转为农兵备军。>
但这只是兼职,新备军不会发给军饷,且仅在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唯一区别便在于新备军将完全参照新军训练模式。>
但会减小训练强度,并着重于纪律性训练。>
凡是参与训练的农家子,都可获得相应的赋税减免,并且地方财政在农闲训练时也必须管饭。>
根据枢密院统计,以大明目前耗在新军上的财政,在五省就是编练百万新备军都绰绰有余。>
而接下来的新军扩军,同样也会在新备军中优先挑选。>
这就大大节约了新军的练兵成本,提高了成军效率,只需简单编练一番就可快速成军。>
等同于大明自此就获得了百万军队。>
朱怡炅听完,瞬间眼前一亮。>
好家伙,这不就是预备役嘛!>
这东西他早就想搞了,只是一直苦于前线吃紧,后方钱粮都要供给前线,这才无法实施。>
现在,财政勉强还算宽裕,倒确实可以搞一搞了。>
不光是省钱,而且备军一裁撤,每年同样能节省大批军饷财政。>
朱怡炅略微沉吟片刻,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