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空心铸炮(3/3)
低,对财政压力最小。>
用一工之费而收数百工之利。>
但同样的,铁模铸炮弊端最大。>
从金属铸造学和金相学的角度来看,铁模的散热太快,使得生铁液在冷却时存在冷凝过快的问题,铁液中的渗碳体来不及析出(石墨化来不及进行)石墨就已经凝固。>
因此铁中的渗碳体主要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也就是白口铁。>
白口铁相较于灰口铁来说硬度高且脆性大,难以削磨,使得火炮的性能下降。>
使用时往往容易震裂炮身,炸膛的风险更高,只能通过加厚炮壁来解决问题,其结果就是火炮十分粗笨难移。>
总结,铁模、沙模各有千秋。>
朱怡炅看完以后,仔细思索,又与军器局反复商议,最终拍板决定,铁模铸小型量产陆战霰弹炮(迫击炮)。>
沙模铸常规标准火炮,最后的空心铸炮法,则专铸红衣大炮。>
如此,三法一起用,完美整合军器局资源。>
除了铸炮法,军器局那边的板甲也已开始进入量产化。>
在朱怡炅的要求下,军器局的板甲在量产阶段,就已分为三个种类:全身甲、半身甲、胸甲。>
板甲肯定挡不住大口径火绳枪,但我大清可没所谓的大口径火绳枪。>
所以板甲在清军面前,至少几年内都将是无敌的存在。>
几年后怎么办?>
那时候要是明军要么已经快把伪清推平,要么就是大局已定,板甲不板甲,已经不重要了。>
按照事前定好的分配,全身甲是给先锋营部队准备,半身甲则是给常规刀盾部队,最后的胸甲,暂时配给火铳兵和掷弹兵。>
不过,这胸甲主要还是朱怡炅为未来的龙骑兵准备的。>
要知道,法国人可是到现在都还保留着胸甲龙骑兵来着。>
只等印度的马尔瓦尔战马到了,批量繁育装配起来,明军有了自己的骑兵,就可以正式开始搞了。>
这个时代的陆地,终究还是骑兵、火炮共天下。>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