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曾静案(2/3)
“嗯。”曾静这才满意点头,这才继续看向手中邸报。
曾静,号蒲潭先生,性迂阔,喜谈道学。最重要的是,这人有反清思想,甚至为之付诸了行动。
只是这个行动能力,却着实叫人不敢恭维。
历史上,曾静是在前往府城应试的时候,偶然拜读了吕留良的时评文章,里头有提到“夷夏之防”。
曾静顿时大受震撼,并为之深深折服。
随即,他就派遣了同样心思不单纯的弟子张熙前往浙江,求取吕留良的其它反书,并成功从其子吕毅中手里得到大批遗书。
这些遗书中同样记载了大量反清复明思想。
呵,吕留良这波其实是纯粹躺枪了。
这家伙虽是明清交替时代的人,还认识黄宗羲等明清大人物,但说到底也只是煌煌大势之下的普通读书人。
至多也就是拒绝出仕满清,写的着作也多是行医救人,偶尔再缅怀一下前朝。
他的儿子后来还当到了康熙朝的翰林院编修,只不过受到四明山起义案(就是那个真朱三太子被弄死的案子)牵连,被革职罢官。
反正曾静是觉得吕留良想反清,于是便与吕留良的徒弟严鸿逵师徒私交密切,还屡屡赋诗相赠。
《知新录》中就记载有曾静说过的话:“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翻复。……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华之与夷,乃人与物之分界。”
本来,若只是这样,曾静姑且也算是惋惜前明,却又无力回天的诸多文人士子之一。
但他偏偏付诸行动了。
历史上,曾静看到雍正登基,把兄弟一网打尽,还将其党羽发配广西。
途径湖南时,这些党羽大肆宣扬雍正残暴,屠戮忠良,必将遭到天下万民唾弃。
于是乎,曾静以为时机成熟,满清气数已尽。
又闻岳钟琪是岳飞后人,还手握重兵,受到猜忌,就带着弟子跑去劝其反清复明。
再然后……懂得都懂。
雍正先是亲自跟曾静朝堂对辩华夷之辨,并将之编入《大义觉迷录》,随后就是派大员带领曾静等人到江宁、杭州、苏州等地,进行宣讲,对留良、胤禩辈言论,进行批驳。
同时,开始大兴文字狱,将吕留良全部遗着焚毁。其子吕葆中及徒严鸿逵虽死,却还是开棺戮尸,枭首示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幼子吕毅中、沈在宽(严鸿逵徒)斩立决,并夷灭三族,孙辈发往宁古塔为奴。
就连私塾学生黄补庵,刊印吕氏书籍的老板车鼎丰、鼎贲,以及家有吕氏书的孙用克、敬舆等人也被株连,死者甚众。
乃雍正朝有数的文字狱惨案。
不过,雍正杀了这么多人,却独留始作俑者曾静、张熙,还留下遗诏,告诫乾隆不能杀。
不得不说,雍正的确是个厉害的人。
只不过,这也更衬托了他儿子乾隆的无能。
乾隆一上台,就把曾静、张熙凌迟了……
就这还有许多人说什么乾隆至少把清朝推到了巅峰,还灭了准噶尔,敢跨过喜马拉雅山去打尼泊尔。
咱就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雍正过后,任何一位皇帝,但凡正常点,都能做到这些事情?
一手王炸,我问你怎么输?
还有那句话怎么说的:从来只知昏君身边会有明臣清官,却不闻明君身边全是奸臣贪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