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超前投资理念(2/3)
这个天下影业的负责来招待级别也够了,虽然只是一家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不过这也算得上是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
晚上再跟这些人一起吃饭,说几句鼓励的话,让大家去冲刺奥斯卡等等。
安排好这些事情。
又给刘义鬯写一篇稿子,才有时间好好陪归来的邓丽君。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
6月份悄然而至。
香港最近并无什么大事。
股市也随着局势的稳定而渐渐上升。
就连冷门的股也偶尔会有变动。
比如华人置业这只冷门股,时间刚迈入6月份,就突然出现异动,虽然成交只有两三手,股价却有5%,10%的跳升。
虽然华置在香港上流社会一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但一般市民对之极少认识。
华置于1968年上市后一直不活跃,股票交投疏落,据说连从事证券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有的对其亦全不知道。
1976年至1979年及1982年,华人置业股份的成交记录是“一片空白”。
长时期内,华人置业是买盘经常高悬,但往往长时间没有成交。
据说李氏家族的李福兆是买家之一,不论股市气氛如何,买盘必挂。
如此的异动自然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在一次喝茶时。
李昭基询问众人。
“华置股价的变动,不知道诸位注意到了没有?”
“我注意到了。”徐洛接过话茬,“这很不寻常。”
包爵士道:“确实不寻常,以往这家公司比会德丰还要冷门,现在出现这种异动,真是一点都不正常。”
“有人在暗中吸纳股份。”李家成说了一声,目光落在徐洛身上,“真不是天下?”
其他人的目光也落在徐洛的身上。
徐洛笑着道:“这确实不是我们做的,我们现在忙着消化会德丰,要是再吸纳华置的股份,根本就没时间消化。”
“这倒是。”李昭基点头,“天下要消化掉会德丰,这需要很多时间。”
包爵士转移话题,“天下在台湾投资半导体?”
众人的目光再次移到徐洛的身上。
因为现在越来越看不懂他到底在做什么。
不好好玩房地产,居然跑去玩半导体。
就不太可能理解他是怎么想的。
事实上,香港的半导体业起步于上个世纪60年代,比韩国和台湾更早。
当美国和日本最初考虑半导体制造外移时,香港基本上是首选地域。
fairchild、摩托罗拉、ti和富士通等等纷纷赴港投资,彼时的产业环节主要为制造、封装、组装和测试。
继建设封装厂承接半导体的部分生产制造之后,许多跨国零部件制造商在香港设立市场部门,从事该地区的销售,分销和采购活动等;
不过当时大陆整个电子元器件行业都还非常凋零,本土生产规模有限、质量差、价格高。
十分缺乏稳定供应元器件的生产商和分销商,内地的电子元器件供应主要都是经由香港由国外进口。
在座的这些人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亲历者。
只是在他们的观念里,还是食衣住行这几个领域赚钱,并渐渐垄断这些领域。
面对包爵士的提问,徐洛点头,“确实是投资有半导体,而且也不只是在台湾,还在美国和英国荷兰都投资得有,并且接下来我们还会投资这方面。”
“还是年轻人的思路活跃。”包爵士笑着道,“我们这些人就不太看得懂半导体。”
“是啊,而且搞科研是很花钱的。”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