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叔到京(1/2)
在许大茂结婚的前一天下午,杨舒宁和杨舒晨两兄弟都请假来到了京城火车站。连杨母也到来了,没办法,实在是杨舒宁兄弟二人不认识堂叔了啊。只能杨母自己亲自过来接了。>
每次杨舒宁来到京城火车站,除了自己陪首长视察那一次,其他时间都有亲人来到京城。>
从第一次接杨舒晨,到后来的安欣一家,再到现在的堂叔一家到来。>
也许晏几道的《鹧鸪天》:“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最能代表杨舒宁每次来接人时的心情了。>
随着火车的一声汽笛声传来,从江浙过来的列车缓缓停下。>
没等多久,杨母就认出了堂叔一行。杨舒宁和杨舒晨都是第一次见到堂叔。>
“正义,已经快二十年没见了,我都快认不出你来了。”>
杨母是第一个发现堂叔的,此时的堂叔已经不是杨母印象中的翩翩少年,而是一位被生活压弯了腰的中年农夫。>
“嫂子,这么多年不见,你还是风采依旧啊。”>
堂叔看着面前的杨母,觉得杨母和他印象中却是变化不大。>
“正义,这是大哥的儿子,杨舒晨。这是我的儿子,杨舒宁。晨儿,宁儿,这是你们父亲的堂弟,叫杨正义,你们叫三叔就行。”>
杨母为杨舒宁和杨舒晨介绍着面前的堂叔。>
“三叔好!”>
“三叔好!”>
杨舒宁和杨舒晨都恭敬得叫了一声,杨家本就人丁稀少了,更何况三叔已经是仅存的本姓长辈了。光是一个辈分,就能让两兄弟恭敬了。>
堂叔看起来一个十分健壮的农民,面孔黑黑的,眼睛却很亮,微笑的时候,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一眼就可看出是一个老实的庄稼汉。>
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两只挺大的眼睛却显得有点浑浊,他的手,有小薄扇那么大,每一根指头都粗得好像弯不过来了,皮肤皱巴巴的,有点儿像树皮。>
堂叔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富家子弟,每日辛勤得在田地里劳作,生活的艰辛已经让他成了一位彻头彻尾的农民。>
“好,好,没想到大哥二哥的儿子已经长得这么大了,而且都已经是军官了,我们杨家之幸啊。”>
三叔看着面前的杨舒宁和杨舒晨两兄弟,看着两人肩上的军衔,顿时就他们杨家还没倒。>
然后转身给杨舒宁一行人介绍道:>
“嫂子,这是我的妻子,钱小燕,以前你也见过的。这是我的大女儿杨舒雯,儿子杨舒明,小女儿杨舒怡。”>
“三叔,我们先回家吧,这里是车站,人来人往的,还是回家舒服点。”>
“这段时间就在家里先挤一挤,等你工作落实了,就可以分配住房了。”>
“如果三叔你愿意,我也可以安排你们到招待所,就是招待所住的没家里舒服。”>
杨舒宁见三叔一家的精神状态已经颇为疲惫了,提议先回家休息。>
从西施故里到京城,一路的奔波,一路上只能挤在硬座上,几天几夜下来,如果人还精力充沛的话,估计都可以被拉去切片了。>
现在的火车,不说也罢,速度慢不说,每个车厢都像是一个沙丁鱼罐头,人挤着人。有硬座已经很幸福了,甚至还有把货运车厢改成的车厢,直接就是把人当成货物一样运输,全程就像坐在小黑屋里。>
“当然是回家去休息了,去招待所做什么,不方便不说,还死贵死贵的,别浪费这个钱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