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54/www.zz5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54/www.zz5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第224章 言官作妖_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三五中文网
第224章 言官作妖(2/2)
,强化权力监督的考虑多半是次要的。> 运用帝王术统御下臣估计才是其原始意义。> 皇帝与诤臣的典范当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 但问题在于,谏言者与被谏者之间形成了良好的配对关系:> 一个仗义执言、有错必究,一个虚怀若谷、纳善如流。> 尽管中间也发生过几次魏征犯颜直谏、李世民盛怒欲杀的小波折,但最终还是春风化雨、“和平”解决了。> 有惊无险,总基调是和谐稳固,所以是谏臣与君主关系的典范。> 但正因为总基调是和谐的,所以不会惊心动魄,不会有跌宕丛生、悬念重重的戏剧性效果。> 而明朝的言官,几乎是在一个被刻意设置的环境中存在的。> 又或者是被一个特别擅长制造“泪点”“痛点”“看点”的编剧编排过一般,动辄就充斥着血腥、杀戮等悲壮情愫。> 类似唐太宗与魏征的和谐只能树立典范,但产生不了戏剧化效果。> 明朝言官所面临的情形经常是一个不爱听、不愿听,一个偏爱讲且必须讲;一个固执不化,一个偏偏更为顽固难缠。> 猛兽相逢,势必生死搏斗。> 中国历史上冒死进言、持续觐见、集体跪谏、抬棺死谏等有关言官的且偏重与悲情色彩的案例。> 我们几乎都可以在不足300年的明朝历史上找到。> 言官们的重点工作对象是手握大权的朝廷重臣。> 明朝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首辅(胡惟庸之后宰相制被废,代之以内阁首辅)都是在言官的声讨声中黯然退场的。> 例如严嵩父子专权,言官们20年如一日,冒着被排挤、打压、罢免、暗杀的危险。> 前赴后继,持续进谏,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万历首辅张居正执政期间,言官以“夺情起复”等为事由,集体跪谏,哪怕被廷杖打伤、打残也毫无惧色。> 明朝的那些名臣、权臣例如高拱、徐阶等,几乎没有人不被言官“骂”过。> 动辄一手遮天、为所欲为的宦官势力,也因为言官的存在而被打压、约束。> 当然,这期间言官也是付出了沉重代价的。> 言官当然也没有忽视对皇帝的监督。> 但凡皇帝有不理朝政、沉迷酒色、懒政怠政、奢靡无度、大兴土木等有失君德、有损国力、有害国政的言行,各路言官势必纠弹不已……> 从言官没有辜负朱元璋当初的期待,言官中的很多人因为进谏而获得的“诤臣”“忠臣”的称号也是当之无愧的。> 但任何事物都不能演化为极致,物极则必反。> 言官所掌握的舆论监督权归根结底也是一种权力。> 被过度保护而失去了制约的权力,最终也会成为脱缰野马、下山猛兽。> 朱元璋当初的制度设计,起初的确是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也因为言官制度设计中的反向制约的缺失,使得制度缺陷最后逐渐演化成明朝重大的政治灾难。> 甚至成为明朝逐渐衰弱乃至最终败亡的祸根。> 喜欢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请大家收藏:(.sodu777.)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