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54/www.zz5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54/www.zz5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第229章 杨嗣昌_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三五中文网
第229章 杨嗣昌(1/2)
朱慈烺当然知道李邦华清廉,见李邦华面露尴尬,他拍拍李邦华肩头笑道:> “李卿不要误会,你入阁前任职于兵部不算御史,本宫知道你清廉,让你兼任左都御史目的,就是彻底整治都察院。> 本宫已经取缔御史风闻奏事,六科给事中也没有必要存在,希望内阁商量一下,给父皇上书废除六科给事中。> 只要有利于大明,你们只管放手去做,本宫乃是你坚强后盾,无论惹出任何乱子,本宫会帮你们搞定。”> 李邦华虽然是文官,因为一向耿直清廉,从不拉帮结派选边站,他只做有利于大明的事,曾被群臣孤立打击几度下放。> 皇太子监国后,他终于看到中兴大明的希望,本想在本职工作上尽最大努力为朝廷做事。> 不曾想竟然被皇太子保荐进入内阁,并成为大明内阁首辅。> 这让孤傲耿直的李邦华非常感动,他发誓誓死效忠大明和皇太子。> 今天皇太子在次将整治督察院的大权下放给他,让李邦华更加激动。> 他早就对那些嘴炮们厌恶至极,急忙拱手谢恩:> “谢殿下信任,老臣绝不会辜负您期望,内阁所有阁臣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另外几位阁臣除杨嗣昌外也是朱慈烺保荐入阁,他们同样为朱慈烺马首是瞻,都对皇太子拱手致谢:> “谢殿下天恩!”> 朱慈烺点点头,想到卢象升入阁之事,于是又说道:> “流寇猖獗,东掳时常寇边,张凤翼自杀后,兵部尚书之职一直空缺,特殊时刻兵部不能无人坐镇指挥,你们看卢象升和孙传庭二人哪个更加适合?”> 李邦华和众位阁臣相互对视一眼,几个老大爷一时陷入沉思。> 孙传庭和卢象升都有能力胜任兵部尚书,他们任何一人能力都远胜张凤翼。> 可是孙传庭为人桀骜不驯,一旦上任兵部尚书很难控制。> 相比孙传庭在为人处世方面,卢象升显然更容易让几位接受,可是他们都想知道皇太子心中人选到底何人。> 在李邦华冯英程国祥等人陷入沉思之时,杨嗣昌的心里七上八下很是难受。> 在入阁之后他已经把目标盯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 以杨嗣昌对崇祯皇帝的了解,只要他主动开口,兵部尚书肯定是他囊中之物,可他不能毛遂自荐,必须要有官员推荐。> 前几天和几位内阁同僚有意无意提起过此事,可这几个老狐狸却假装听不懂,根本不提此事。> 今天听到皇太子说起兵部尚书之事,并推荐孙传庭和卢象升二位,杨嗣昌顿时感觉犹如五雷轰顶,头脑一片空白。> 片刻,李邦华拱手道:> “殿下,孙传庭和卢象升二人都颇有能力,微臣认为卢象升更加适合兵部尚书,孙传庭性格有些孤傲,可能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有待改进。”> 见李邦华说话,其他几位阁臣急忙拱手附议:> “殿下,李阁老言之有理!”> 几位说完,见杨嗣昌一直未表态,姜逢员拉拉杨嗣昌衣袖问道:> “文弱老弟,你以为如何?”> 在姜逢员的提醒下,杨嗣昌猛然醒悟,为了给皇太子留下好印象,也为了兵部尚书位置,他急忙拱手道:> “殿下,目前清剿流寇成为兵部重中之重,为了防止建奴趁大军剿寇时入关报复。> 臣以为清剿流寇可以分为三步走。> 一、攘外必先安内;二,足食然后足兵;三、保民方能荡寇。”> 于是杨嗣昌把已经认为完美的剿寇计划说了一遍。> 其对策主要集中于前两点。> 对于第一点,他认为天下大势好比人的身体,京师是头脑,宣、蓟诸镇是肩臂,黄河以南、大江以北的中原之地是腹心。> 如今形势是烽火出现于肩臂之外,乘之甚急;流寇祸乱于腹心之内,中之甚深。> 外患固然不可图缓,内忧更不能忽视,因为它流毒于腹心。> 如果听任“腹心流毒,脏腑溃痈,精血日就枯干“,徒有肩臂又有何用呢?> 所以他主张先与清朝和谈,稳住京师附近的局势,专心致志、一鼓作气的剿灭农民军。> 对于第二点,他建议增兵12万,其中步兵74000人,马兵36000人。> 并增加饷银280万两,采取均输、溢地、寄监学生事例、驿递四个途径。> 杨嗣昌所提的三点纲领,都是为了实现他认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计划来服务的。> 这一计划的执行依靠的是五省总督洪承畴和五省总理王家桢的配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