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54/www.zz5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54/www.zz5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第755章 明朝大太监_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三五中文网
第755章 明朝大太监(2/3)
德好。> 大学士刘一燝、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都很尊重他。> 但是王安做梦都没想到,他会被看中的小太监魏忠贤给坑了。> 本来魏忠贤对这个曾经多次提拔自己的恩人,他是不忍下手。> 但是最毒妇人心,在客氏的劝说下,魏忠贤还是狠下心将王安一贬再贬后杀害。> 直至明思宗崇祯帝即位后,赐给王安祠堂的匾额为“昭忠”。> 嘉靖二十六年,陈矩入宫,当时才九岁。> 嘉靖三十年,俺答率兵在边境抢掠,逼近京师,太监高忠全副武装参与防守,立下功劳。> 陈矩十分敬佩,所以立志要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从此经常留心有关政治、经济的事。> 万历三十三年,陈矩以掌东厂兼掌司礼监印,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这在明代宦官中也是少有的。> 虽然如此,他并没有滥用权力,而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 当时矿税使流毒天下,民不堪命,许多廷臣先后疏谏,神宗都给予重惩。> 当大学士沈鲤进谏时,陈矩支持他,亦帮助进言,于是矿税在不久后得到停止。> 陈矩身材不魁梧,比较瘦弱,声音嘶哑。> 但是白耳黑齿,双目炯炯有神,对人谦和,没有声色俱厉。> 不过,当处大事,决大疑,羽翼忠良,保全君德的时候,都很有决断,敢于担当。> 他衣食方面自奉甚薄,暇时喜欢弹琴、吟诵诗歌,收集古董书画。> 他掌管东厂这段时间,是东厂抓捕人最少,京师秩序最平稳的一段。> 陈矩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在宦官云集的明朝也少有。> 但陈矩只守着“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个字,廉洁安静,不扰官不害民,从不滥用权力。> 仅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被人称之为“佛”。> 王振略通经书,满腹经纶,后来又做了教官。> 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 于是便自阉入宫,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善于伺察人意。> 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 英宗即位后,掌司礼监,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皇帝以重典治理。>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死,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 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官员。> 英宗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争相攀附。> 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 结果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樊忠锤杀。> 这就是明朝历史上土木堡之变,也是大明皇帝中唯一软蛋,王振成为明朝历史上最坏的太监。> 王承恩是曹化淳的亲信,累官司礼秉笔太监。> 后来曹化淳因年老离宫养老去了,留下王承恩辅佐崇祯皇帝。> 在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陪伴在崇祯皇帝身边的仅有王承恩一人。> 原本崇祯皇帝是要王承恩逃命去,但是王承恩不肯离开。> 当时崇祯皇帝先吊死在煤山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 而王承恩随后也吊死在旁边的海棠树上,死后也要侍奉崇祯皇帝。> 与刘瑾、魏忠贤相比,王承恩的殉葬光辉得多。> 在一个朝代即将覆亡、几十万人“解甲”的时候能够护佑君主,不畏强敌。> 王承恩表现出强烈的忠贞性格,于是他的死充满了悲壮的意义。> 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 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 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 张居正固然有大才,但之所以能被委任内阁首辅,施展政治报负,是因为有冯保的全力支持。> 但是,冯保贪财好货,广收贿赂,张居正也曾送给他不少宝物。> 冯保后来又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了生祠。> 张居正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对他歌颂不已。> 虽然冯保骄横,即使皇帝有所赏罚,冯保不开口,谁也不敢执行。> 但冯保也常常做一些识大体的事。> 如内阁产白莲花、翰林院有双白燕,张居正弄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