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54/www.zz5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54/www.zz55.org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第三百九十九章 暂不迁都_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三五中文网
第三百九十九章 暂不迁都(1/2)
徐县之战,曹军和吴军的损失都非常大。> 先期十余日的围城战中,曹军损失不下两千。> 之后的决战之夜里,单是攻城的士卒就战死数百,最后的溃败中又被斩俘四千余人。> 前前后后,满打满算,曹军总共死伤快七千人。> 吴军这边,为守住徐县、保卫吴王刘基而战死的士卒有将近四千人,伤残者亦有六七百之多。> 光看战损比的话,吴军占据城池之利,却被曹军打出将近一比一的战损,实在有些丢人。> 但这主要是因为攻城的曹军,确实比吴军精锐。> 中原战事频繁,江东安静祥和,双方士兵的战斗经验不在一个层级。> 当然,这也是因为刘基这次带在身边的部队除开吕蒙所部,其余如陆逊、张允的部队都非吴国精锐。> 不过这些吴军士兵的底子都很好,要么是良家子,要么是豪族部曲。身体素质和装备都没的说,欠缺的只是经验。> 相信此战过后,他们都将蜕变为精锐,让吴国多出一支可战之师!> 战后,吕蒙和陆逊的部队都被刘基赐予了番号。> 吕蒙所部将士都是从柴桑营调过来的,现在他们被刘基单独编为一军,号“白袍军”,仍旧归吕蒙统领。> “白袍军”本有三千人,经过徐县一战,只剩下了不到一半,战损颇大,等着吕蒙去补齐。> 陆逊的部队则被赐名“右府军”,意味着麾下士卒多来自刘、陆宗族。原本也有三千人,战后空出了一千多人的名额,损失亦不小。> 吕蒙和陆逊的部队能获得赐名,和将士们舍生忘死的态度分不开。> 除此之外,刘基赐予两支部队殊荣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刘基准备让吕蒙和陆逊承担更加艰巨的任务!> 徐县公署,刘基当着众将的面,命法正草拟文书:> “横野将军吕蒙任弋阳太守,接替故阳泉侯,为吾镇守藩篱!> “原九江太守诸葛瑾,迁弋阳长史!> “驸马都尉陆逊任九江太守,接替诸葛瑾坐镇九江!”> ……> 当曹洪的败报传至新蔡后,刚刚痛失郭嘉的曹操,头疾再次复发,只能把军务暂时交给领军将军史涣打理。> 曹操招来荀攸,让他思考对策。> 郭嘉死后,得曹操信重的军事参谋,便只剩下荀攸了。> 况且让曹洪埋伏吴军的计策,本就是荀攸想出来的。奈何曹洪未能取胜,使得荀攸的谋划未能成功。> 作为献计之人,自然也要想好,一旦计谋失败,应该如何善后。> 所以当曹操召见荀攸后,荀攸当即便道出了善后之法。> “丞相,曹子廉战败,我军失去了机变之兵,与其继续与敌僵持,不如转攻为守,就此收兵。”> 荀攸一脸从容地劝曹操退兵,并不担心曹操会发怒。> 事到如今,曹军在各条战线上与吴军保持对峙的态势。> 作为进攻方,陷入对峙就等于攻势停滞,攻势停滞便意味着防守一方占据了优势。> 这样再打下去,很有可能只会对曹操更加不利,不如见好就收。> 这一次趁着刘繇病逝的机会,朝廷拿回了平舆、安城、汝阴三座重镇。谯郡以南、淮水以北的八九个县也向曹洪投降,归附了朝廷。> 曹操的收获其实还是蛮大的,基本上将刘基的势力赶出了豫州,只剩下豫州西南的一小片地区及重镇新蔡还在刘基的掌控中。> 只是相较于曹操战前定下的,全取徐、豫二州,将刘基赶出中原的战略目标来说,还差得远!> 但曹操目前也无能为力了。> 此次南征,曹操共动用了七万大军,几乎可以说是把兖、司二州的兵马全带来了。> 然而战事打到现在,曹军已经损失了一万多士卒。这样的伤亡虽说不上是伤筋动骨,但也足够让曹操权衡再三。> 因为再多损失一些,曹丞相就要觉得肉痛了。> 况且正如荀攸所说,朝廷和吴国已经陷入僵持,要想再取得像繁阳亭之战那样的战果,恐怕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和刘基相比,曹操本来就是底蕴更弱的一方,可万万不敢和刘基打消耗战!> 只有精打细算,以尽量小的损失,换取尽量多的收获,曹操才有可能在后续的争霸中取胜。> 曹操忍着头痛思索一番后,只得采纳荀攸的建议,下令班师!!> 建安十七年秋,在朝廷和吴国之间的战事进行了快一年之后,这场震动华夏的大战终于结束。> 战事的结局,以吴国丢失平舆、安城、汝阴、上蔡等近二十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