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七十九章 血战高丽(三)(1/7)

在黎盛派兵于小道设伏,彻底把织田信虎坑死的时候,公州之战就不可能再有第二个结果。

此役魏军大胜,倭军大败,除了公州城的东城被烧成了一片废墟,大火数日不灭,无数烧成焦炭的尸首无法辨认身份以外,结局总算是让济州岛上望眼欲穿的高丽君臣们看到了一丝曙光。

魏军阵亡一千七百九十六人,伤两千三百二十余人,而倭军的伤亡数字就有些意思了,根据送到济州岛以及江南的战报来看,此战魏军斩获倭军共计三千三百余人,考虑到之前守城的军队有四万,看起来似乎并不多。

然而这并不是倭军全部的伤亡人数,而是人头数--由于战前黎盛明确传下军令,攻城途中不许割下人头,所以城墙上的军功不好统计,再加上后来烈火焚城,有人头也烧成黑炭了,于是挑来拣去,也只算出来三千多个,至于后面被黎盛坑死的那过万倭军...

大概黎盛还是要点脸的,先是撕毁和约,然后悍然背信,最后倭军其实都投降了不少,然而黎盛因为没地方安置这些倭人,再加上他一向看倭人不顺眼,所以顺手就来了个杀降--这种事情的确是不好意思往上报。

这也就导致无论是战报,还是高丽后来的史书上,都没有明确记载这次公州大战倭军的实际伤亡数,大都以“万余”、“数万余”代称,考虑到高丽人没必要帮黎盛掩饰,大可以直接明说,所以黎盛后来到底做了些什么以至于高丽君臣都不敢明着说他坏话,也大概可想而知。

反倒是倭国很实诚,能让后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魏定远元年五月,公州大战,织田信虎部共计三万九千七百人,公州城破后存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人。

入侵朝鲜的大半倭军被一战打残废了,也难怪织田信虎没脸再活下去。

当然,活着的织田信虎都被黎盛当猴耍,死了之后就更不值得黎盛在意,那些用血写成的诅咒甚至都没让黎盛感觉到有半分不适,打扫战场后,他迅速带兵回到公州城,但却并没有第一时间驰援开京,因为公州城还有一堆烂摊子等着他收拾。

首先是还在城内流窜的倭寇,这些脱离大部队选择逃命的倭寇此时在城内杀人放火,抢钱抢得不亦乐乎,为了让公州城成为魏军接下来的桥头堡,这些人必须要清理点,而人数估计还不少;其次是还在燃烧的东城,要知道黎盛虽然不在意名声,但那也得分情况,倭寇大敌当前的时候自然顾不上在意,但打赢了仗怎么也得考虑善后,尤其是东城里现在还有不少高丽平民被困在火海之中,烧死一批再救一批,两相平衡,他黎盛的名声不就回来了么?

--只能说黎盛的脑回路在这方面确实挺清奇的。

归根究底魏军是驰援高丽,而不是和倭国金国一样来瓜分高丽,虽然高丽求援国书上出的血估计比魏国入侵也好不到哪儿去,但占住大义魏军可就是“王师”了,好处照拿,还挣名声,只要做事别太过分,日后放到史书上这都是一场值得大书特书的远征。

攻陷公州城后,黎盛在这里又待了三天,这三天的时间他主要是在灭火,以及传令外围的魏军配合攻势,收复倭军主力被击溃后的失地,当军令传下时,由于魏军不过四万兵力,而且在公州城下还有不少战损,所以很多部将都担心兵力不足,然而接下来的情景却告诉了他们,什么叫做闻风丧胆。

织田信虎被击溃,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忠清道,各地无论是在劫掠还是驻守的倭军得到消息,通通采取了整齐划一的行动--逃跑。

没办法,主持前线战事的织田信虎都切腹了,开京还没打下来,魏军拿下公州城后,挺进驰援开京的路上再无障碍,而且黎盛打仗比较绝,他一旦决定不轻敌冒进后简直是硬啃下了忠清道所有的交通枢纽以及险关雄城,这就导致倭军想守都没法守,去抢都抢够了,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