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2章 秦琼与魏征(,2300加更)(2/3)

储还好点,万一到时是场手足相残的宫变,他不由的想起了传闻中的仁寿宫变。做工的那些男女老少,吃饱饭之后,或坐或躺,享受着难得的休息时间。他们只是最底层的小民,可有饭吃,冬闲时出来做工,还能吃三餐饱饭,每天还能挣些粮,就很满足了。简单却又快乐。不管怎么感叹,生活还要继续。临近黄昏,秦琼他们叫上醒过来的程咬金和牛进达一起回长安,裴行俭和来恒来济都留了下来,开始书院的学习之旅。程咬金牛进达回去时,有些没精打彩的,两人都吐了几回,脸色惨白。喝白酒喝醉到吐,那滋味绝对不好受。站在村头送走他们,张带着三个弟子回去。他知道今天过后,可能程咬金和牛进达他们不会再如从前那样跟自己这么亲了,也知道今天过后,不管秦琼心里如何的并不喜欢那桩赐婚,他还是会接受并完婚的,也知道尽管建成拉拢,但秦琼肯定会一直站在秦王这边的。并不是因为自己跟他透露了天机,说李世民会称帝。而是秦琼这个人,很讲义气,他跟了李世民两年,这期间对李世民很了解,他钦佩李世民这个人,那就不会背离,除非是王世充那样的人。张继续着在家休假当历史老师的日子。期间魏征来过一次,还特意听了张讲的上下三千年,觉得很有意思。“三郎倒是挺有闲心,东宫那边一直不肯去上任,原来在家修起了史。”“我这可不算史,只不过是给书院里学生们的历史普及读物,那不是史,只是历史小故事而已。”张对于魏征还是有点防范的。这个魏征,一张嘴能说死人,不愧是曾经当过道士的人。魏征嘴下最是无情,不过他跟过那么多人,元宝藏、李密、窦建德,甚至是李建成,都没有几个人真正听他那些话。倒是李世民,把个魏征当成典型,当成一个反对派批评者的不同声音,真正成就了他。“太子可是对你赞叹有加,一直期待着你能早点上任呢。”张笑笑,虽然说打定主意要去卧底东宫,但张还是能拖就拖。现在这生活也挺好的,没必要非急急忙忙跑东宫去受那个罪。“其实三郎可以把你的上下三千年写详实一些,这样便不止是给蒙童读的,也能给更多的读书人看。”魏征对历史也是很感兴趣的,一个名士的标准,那就是起码得熟知历史。历史都不熟知,岂能算名士。魏征算是一个名士,李密、窦建德、大唐都曾呆过,名声还是不小的。当今存世的史书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就是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以及后来的资治通鉴等。还有一种就是纪传体,以人物立传记来记载历史,皇帝的叫本纪,一般重要人物则称传,史记开启了纪传体史书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都是这种类型的史书,后世也把这种类型的史书当成官方正史的体例,二十四史就是这类史书。张的这本上下三千年,则又不同,因此张才说他这不是史,只是历史故事。因为他的书既没有详尽的时间编年,也没有丰富的纪传。真正听魏征的话,把上下三千年写成一本史书,那就更适合编年体了,真要写,那就成了一本资治通鉴。不过资治通鉴可是写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总共三百多万字数。是司马光和他的整个团队,费了前后十九年才编成的历史巨著。虽然说其实张电脑里就有资治通鉴电子版,甚至还有白话版的。但让他一个年青人,一下子弄出一本几百卷,三百多万字,从公元前四百多年的周威烈王写起,就算只写到大唐武德四年,这也是一千零二十四年啊,十几个朝代的历史。他敢拿出来,别人也不敢信啊。不过张倒是受此启,突然心里想到一个不错的想法。自己何不就此答应魏征,然后以编写正式版上下三千年历史为由,然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不去东宫上班,呆在家里编史呢?就算不能天天呆在家,起码有这样的理由,也可以少去东宫啊。自己得先把简易版上下三千年给正式写出来,送给魏征和太子看。然后自己再来写本唐朝版资治通鉴,不用马上写出来,慢慢写就行,以此为借口就能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