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24章 臣超曰(2/3)

观看。“周纪.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尽玄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臣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李建成才看了第一段,就非常满意。张开篇就写礼教,写法纪,写君臣有别,写名份,这是李建成最愿意看到的。他现在是大唐太子,是储君。而兄弟李世民是大唐的秦王、尚书令,是天策上将,但官职再高,也只是臣。一个是副君一个是臣子,他认为他们兄弟现在关系不睦,就都因为李世民搞不清这个君臣之分,或者说是明知道却不肯遵守这个名份。就凭这个开头,李建成就觉得张非常不错,这本资治通鉴更加会不错。放在后世,这就叫三观端正。李建成喜欢张这样三观端正,是非分明的人,他觉得自己果然没有看错,将张调入东宫任为太子洗马没错。挖到个宝啊,原以为只是会医术,又在河北扬了名,又娶了五姓女,太子将他收入东宫,也主要是看他名,其实是看他与崔郑的关系。谁能想到,张三郎能写出三字经张氏家规呢,现在还能写出上下三千年,和资治通鉴这么好的书。“三郎,这本书写的非常好,你一定要写下去。你有什么需要的地方,尽管开口。”“殿下,属下欲向太子推荐一人,乃属下家中门客,曾为吏,才气斐然。殿下所阅之书,就是由他所抄写。属下编写此书,需查抄许多典籍史料,也须他帮忙协助。”“此人叫何名?”“马周马宾王,今年二十二岁。”李建成看了看手中的书稿,那字确实写的好。都说字如其人,能把字写的如此好的人,文采肯定也不低。又是张举荐,他想了想便道,“既如此,那我就授他为左春坊司经局文学一职,做你的助手,专门协助你编写资治通鉴。另外,以后你需要什么史料书籍,可以直接来东宫的司经局里调阅。”太子一句话,白身马周就成了从六品的东宫左春坊司经局文学了,一步登天。张本来还说给马周求个正字、校书就好,正字校书都是才九品的官职。完全没料到,太子如此大方,直接给个从六品的文学。太子是个大气的人啊。“臣替马周谢过殿下赏识。”“有人才的人,孤都非常尊重。三郎,好好写,这本资治通鉴孤很喜欢,写出了新章记得第一时间送到东宫来。孤安排人给你抄写传阅,让天下人皆知。”上下三千年还只算是蒙童历史普及读物,算是历史故事。但资治通鉴就是真正的正史了,历朝历代,一般都是严禁私人修史的。史书必须官修,谁敢私修史书,那可是大罪。但太子是储君,他看过同意了,那么张修史可就是官方行为了。李建成对这本宣传正能量的书越看越喜欢,最后亲自拍板,给张专门成立了一个资治通鉴编纂组,不但提拔了马周为从六品文学做张的助手,还又从司经局和崇文馆里拔了六名名九品小官,以及十八个文吏划归张。按太子的意思,以后张在东宫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领导这群人,然后编纂资治通鉴了。太子甚至专门给张的这个新成立的编纂组拔了一百两黄金做为经费,后续花费只要往上报就行。这种信任,这种待遇,让张都十分感动。一谈,就是半天,直到宦官过来提醒用膳时间到了。“谈的高兴,倒忘记了时间。好久没有谈的这么痛快了,三郎留下来陪孤一起用膳,我们连吃边聊。”两人各自坐在一桌餐几后,一人吃着一份饭菜。饭菜挺普通的,三菜一汤,两荤一素,还没张平时的伙食好。一个羊肉一个鹅肉,素菜是菠菜,汤是炖鱼汤,菜都是炖煮的。挺清淡的,张有些吃不惯,吃起来便不温不火不急不躁,李建成还以为张吃饭一直都这么有礼而优雅呢,还暗里为张点赞。菜的量其实不多,张暗自打量太子,现在太子似乎食欲不错,三菜一汤还有一碗米饭,居然都吃光了。张看了看自己面前还剩下大半的饭菜,也只得一咬牙,最终全给吃干净了。李建成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