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6章 立规矩(第十一更,为孤单坠星加更)(2/3)

刻一块,光雕板,就得一万人工。这速度,是大问题啊。可雕版印刷,也不能把书版面弄的很大,更不能把字体弄的很小。那只能提高雕版速度和雕版的工匠数量,这不免又造成成本增加。加大版面增加字数,这会加大雕刻难度,废板率也会增加。看来当前也只能印印三字经这样几千来字的书了,万字的书都很费劲。“八叔公,你看我给你们招一些学徒来怎么样,让他们跟着你们专门学雕板刻字。”柯八爷和郑木匠两个人没马上答应。两人徒子徒孙都收过不少,但收徒依然还是十分严格的,得挑那种忠厚勤快的,而且带徒弟也不会一带带一群,而是一个个的带。现在他们早就不带徒弟了,当初的徒弟们都开始带徒弟了。“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呢打算建一个印刷坊,搞雕版印刷。以后两位呢就专门负责作坊的雕版制作,我给两位每月两石粮做酬谢,另外你们每带一位学徒,我另给二百钱的带徒津贴。若是你们带的学徒出师,可以独立雕刻雕版了,那么我再给你们三百钱的谢师费。”张超估计以后两老师傅雕板速度肯定还会提高,比较有了专门的新工具,以及适应了这种雕刻后,废板率会降低,速度也有提高。但是光靠他们两个,是不够的。而招募木匠来制版,又不太划算。毕竟张超只需要他们雕版而已,张超觉得还是多招些少年来做刻字学徒,有老匠人手把手教,自己培养出这样一群雕版工人,这才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木匠也招一些,但同样只招几个,然后招一些学徒,让他们跟木匠学习选材加工木板。把雕版分成两块,制板,和雕版。张超给的待遇还是不错的,月薪两石粮,这可是相当于一天将近七升粮了。何况带一个徒弟,只要带出师,等于就有五百钱,现在粟米一石才五百钱,这等于是带出一个就有一石粮,哪怕没能出师,可带了也有四斗米。柯八爷虽然年纪不小,可也不由的为这条件给动心了。郑木匠更是如此,他一个崔莺莺带来的陪嫁奴仆,居然还能拿到这么多钱。“好。”柯八同意了。郑木匠也同意,但他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今后张超能给让他家孙子自赎还良。“放心吧,就是不自赎,张家每年也会放免几个表现最好的下人。如果下人自己有钱愿意自赎,我们当然不会为难。”商量了一会后,两人都一致认为没必要再另外去招木匠,他们两个既可以教刻字,也能教制板,反正这些其实都只是挺简单的。如果只是学一样,而不是学全套的木匠手艺,他们认为有一个月时间,就足够把年青的学徒们教会了。张超知道两人想多赚点教学费,也并不反对。他只要的是效果,只要效果有了,他不在意其中的过程。拿着两人雕好的那两块版,张超仔细的看了几遍,发现手艺还不错,没有错字。雕版是阳文,但字是反的,这样印刷在纸上后,就成为了正的了。张超放下雕版,过去听他们介绍他们琢磨出的新方法。“按三郎原先的法子,先上版,在木板上刷一层稀浆糊,然后把稿子横平竖直的贴好在板上。然后是刻版,不过我们在刻板前,先用手指头蘸点水,在样稿后轻轻的搓,这样就能把纸背搓薄一点,这样书稿上的字迹就能更加清晰,如同是直接写在木板上的一样,镌刻起来就要方便的多。”说着柯八公亲自给张超示范了一遍,果然,沾水把纸背一搓,搓下不少纤维来,纸更薄透,字迹也更清晰了。这可比张超之前费心的去找又薄又透的纸要简单方便的多,果然有时土法更实用。柯八公拿起那块版开始刻,他以拳刀为主工具,基本手法是右手握拳刀,刀柄向着外侧倾斜四十度左右,向下向内用力。左手用大拇指第一关节拢住刀头,控制运刀的速度、方向,还要防止滑刀。第一刀沿着需刻墨线的外周约两三毫米,向下并自外向内的用力在木板上拉出一条同样深约两三毫米的刻痕。“这是发刀。”柯八爷边刻边解释。边说他边将木板平转一百八十度,用刀锋紧贴着墨线以下大约四十度的倾角再拉出一条刻痕,也发刀刻痕的底部相交,在截面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