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84章 毛衣皮裤(2/3)

草,裘衣皮衣效果不比棉衣差。不过张超在洮州的时候,还是利用当地的资源,开发了几样新产品。毛线衣和秋裤。都是以羊毛为主,毛纺织出来的。其中秋裤用的羊毛是山羊毛,这种羊比较少,其羊毛更细密保暖,就是羊绒。羌人早在先秦时代,就会割羊毛搓成毛线,用以织布。这种方式织出来的布,就叫做褐。后来中原人开始改良他们的办法,用剪刀剪羊毛,并用织机织布张超的洮州牲畜加工厂建成后,已经集屠宰、奶肉加工、皮毛加工等为一体。其中就有专门的毛纺厂,把收购来的羊毛、牛毛、骆驼毛等加工。羊毛加工也挺复杂的,收来的羊毛得分类,得洗,要去脂,还要风干,还得梳理。最后得出了干净的羊毛后,就可以纺线了,可以按需求并股,以及染色。纺好了羊毛线,剩下的就跟织布没什么区别了。当然,张超新开了一家毛织厂,教女工们织毛线。用织衣针织毛线适合织毛衣,比起直接织成毛料子要更简单实用,直接应对有用毛线织成衣服,而不是先织成布料再裁减做衣服。织毛衣其实也挺简单,简单易学好上手。如果不考虑花样,会更简单。张超身上的毛衣毛裤,就是由崔莺莺亲手织的,很合身,相当暖和。还织了条很舒服飘逸的围巾。山羊绒十分稀少,更加珍贵,这些羊绒纺织成的料子,更细,于是用这个裁减制成了更贴身的秋衣秋裤。里面有羊绒秋衣秋裤,外面是羊毛线衣,羊毛线裤。再配上羊皮制成的皮衣皮裤,还有皮帽和皮披风皮手套。全身有臃肿,可是暖和啊。特别是张超还弄了一件里面填充了野鸭绒的鸭绒服,已经大大抵抗了野外长距离赶路的寒冷了。张超对于这些新产品,自信十足。他的毛线衣毛线裤、秋衣秋裤,还有皮衣皮裤皮靴这些,运回到长安,肯定能卖的很火。关中可是处于西北的,冬天很冷啊。那些长袍大袖的衣服,根本就不保暖,除非呆在家里。毛衣这个东西,保暖没有人比的过。而且张超还准备在长安开些织毛衣培训班,直接免费教长安的妇人们织毛衣,这样大家学会了织毛衣,自然就都愿意买羊毛回家自己织了。要陇右那边最多的是什么,肯定是羊。羊比牛和马多的多,比人更多的多。每到冬天来临之时,牧民们都要开始大肆宰羊。把公羊都杀了,不杀也没那么多草料过冬,趁着一秋养肥了膘杀了,天气冷可以存着。缺少贸易的时候,羊肉羊皮羊毛这些在草原上都不值钱。多了,什么东西都不值钱。中原羊也不少,但中原人更多,羊肉羊毛羊毛连羊骨都能消化干净。对于羊毛羊皮的需求缺口还很大,张超在洮州开边市,能够极便宜的获得大量的这些东西,然后加工加工,运回中原,就能立马增值许多。羊皮经过揉制加工后,是很好的皮料,做成衣服或鞋子,都是很不错的原料。内有毛衣,外有皮袍,何止一个爽啊。既不透风,还保暖。张超挺喜欢皮衣皮裤皮靴的,虽然这些衣服的款式注定了不能弄成宽袍大袖,真弄成那样,费料子不还不实力保暖。款式都比较贴身,也更保暖。真要嫌不好看,也没关系,外面再罩一件袍子就是。以前男男女女不也没有穿裤子的习惯嘛,到了天冷,直接套两条裤腿,称为胫衣。真要把它们称中吊带袜,估计也没毛病。可到了后来,不但男人开始穿上了裤子,女人也一样穿上了裤子。再从无裆,到开裆,再到后来的有裆,这也是一直在变化的。隋唐之时,虽然崇尚汉魏衣冠制度,但对于胡风也并不完全排斥的。非正式场合下,各种衣饰都可以。崔莺莺她们也穿上了毛线、秋衣,不过她们却是不肯穿皮衣皮裤的。毛衣外面,依然是长裙,好在她们接受了张超的建议,穿上了张超为她们设计的马甲。倒也暖和了许多,而且坐在马车上,少了许多风。不过女儿国的青鸾和她的女战士们,却是直接如张超一样穿着皮衣皮裤骑马的。那个修身啊。青鸾穿皮裤非常性感。牛见虎他们这些天没少围着这些女儿国的女战士们转,别,还真有不少人得到了机会。只是让这些牙兵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