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45章 一门三公(2/3)

到的好处远不止那点采邑封户收入,那仅只是其中一小部份好处。一个原来的开国子开国男实封贵族,和一个现在的开国侯开国县公,哪个更有吸引力,大多数人都宁愿选一个开国侯开国县公。毕竟以前的制度,实封太难,而且还得降等袭封,甚至有的虚封还是个终身的,子孙降等袭爵,一般实封采邑也很难继承,得要特旨。现在太子给大家封这么多贵族封号,其中就有一项,实封贵族多是世袭罔替,能够代代承袭的,那些永业田也不会收回。而虚封的爵位,也可以降等袭爵,同样能够直接由子孙承袭永业田。总之,反正太子给的好处很多,让步也不少。贵族们得到的好处也不少,因此便也就不再纠结那点禄米、封户租赋收入了。反正对于这些贵族们来说,要赚钱的机会实在太多。新晋为开国伯的牛见虎五个,年纪轻轻,他们就不在意百户真封的那点租赋。他们光是给李超做白酒的大区经销商就赚了不少钱了。何况,李超刚刚告诉他们,他们的长安肥料厂,居然也有这么多的分红。“其实呢,肥料厂现在口碑已经打起来了,几千贯的红利确实不少,但也不算多。我们这个产业,前景无限好。朝廷已经打算明年努力推广肥料肥田,以提高耕地粮食产量。这是我们的大好机会,我打算今年就不分红了,咱们把红利再投入到生产规模的扩大上去,多招人,多收肥,多加工肥,也把销售区域扩张更大,把肥料卖的更多更好。”灞上张家沟去年梯田的丰收,可是着实震惊了关中的百姓,连朝廷的官员都惊动了。没半分,这年头,你们一亩地多收个一两斗,都足以得到官府重视,甚至是批红挂彩的奖励,让你去推广传播经验了,何况还在灞上种出了水稻,还产量如此之高。简直是颠覆他们的认知。就算今年李世民不上台,李渊也一样会让朝廷全面推广肥料。“哥,我们都听你的,要不咱们把醉仙楼的红利也拿来投入肥料厂。”去年,李超刚弄肥料厂的时候,这几个家伙可是嫌弃的很。根本不信这东西能有什么前景钱途。但现在,事实说话。“你们舍得投钱是好事,不过我打算建一个种子厂。”“啥种子厂?”“就是专门优先种子,麦种、稻种、粟种、豆种啊这些。精选出最上等的种子,然后卖给种地的百姓。”“这个种子不都是大家自己种粮食成熟后留个种就是吗?”“种子可也是门大学问的,种子好,自然就粮食长的好,产量高。”后世的农民种地,可是很少自己留种的,多是购买种子公司的种。不说别的,就一个杂交水稻,就是相当的了得。一亩地种上一两千斤稻子,自己留种,可是种不出这样的杂交高产水稻的。李超就打算也涉足这行,慢慢来,一点点来。可以建一个育种基地,培养出更优良的种子,精选出上好的种子,然后出售给农民,让这庄稼,一开始就更好。不过这得是个长期项目,得慢慢来。估计钱得投不少,见效不会那么快。但李超相信,一旦做出来了,那也肯定会非常了得的。“哥,我们也不懂这些,但我们都听你们的。要多少钱,直接说,我们都投。”程处默相当豪气的道。这几小子,如今一个个也是身家不菲了。跟着李超,也投了不少项目,钱真没少赚。“回去问你们老子,还有没有闲钱,愿不愿意跟我一起做糖买卖。”李超对几人道。“做糖买卖?那不是你原来卖给张尹两家的买卖吗?”“他们把这买卖还给我了。”“哦,这样啊,算他们识趣。不过既然这买卖都给你们了,那以后自然你们家的,我们怎么也掺一脚分你的利呢。”李感笑着道。“放心吧,糖买卖很大的,再多些人一起做,也不会对李家有影响,相反,还会更加的赚钱。”李超的想法也很好,糖产业很大,李超控制关键的部份就好了。比如,大家都来建甘蔗园,都来种甘蔗,甚至李超可以交给他们榨取蔗糖的技术。他们做甘蔗,甚至把甘蔗粗加工提炼出蔗糖后,李超再直接收购,然后精炼加工成白糖红糖冰糖。各家是最上游的部份,李家掌握的是中间最有技术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