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79章 推心置腹(为断泪伤盟主加更!)(2/3)

,不改税,灵州虽富,可我们节度使衙门却还是得穷。不改税,养不起十万兵,更无法修城建堡,加固防线。别说反攻收复东套,就是守住现在的成果都难。”打仗打的就是钱,府兵虽说不用发薪俸,但现在是战时状态,府兵集结起来,驻防、训练,这开支可是相当大的。还有那些乡兵,也是一样。每天的钱粮流水一样的出去,还时不时的得给点赏。在古代,朝廷绝大多数的税赋,都用于军费开支。比如北宋之时,军费开支甚至占到七成以上。就靠灵州的那点租庸,要支持这么多的兵马,要构筑一条千里防线,太难。“相国所说的我也明白,朝廷现在也确实没钱,处处都要花钱。河北、河东、关中、陇右,也一样的都要加强防御,东南等地,也要防止做乱。朝廷穷啊!”褚遂良虽在中枢时间不长,但对朝廷有几分家底还是挺清楚的。战后百废待兴,连年用兵,加上封赏功臣,朝廷确实穷。“只是这两税法加上工商法,能够筹集到多少钱粮,足够支撑朔方用兵吗?还有,此税法,可能得到当地大户工匠们的支持?”“他们一开始当然也是不愿意的,但我提出了一些较不错的互利方案,因此现在倒也还能推行下去。”李超说了自己要在这里兴建一些加工作坊的事情。“还是相国高明,手段了得。如此税改,居然也还能得到本地豪强同意支持。”“不过是利益交换而已。他们也是有好处,才会答应的。”加工业,总比单纯的农牧业要赚钱的。而且现在李超还拿出了唐渠计划,这可是上百万亩的水浇地,有节度使衙门规划,他们同样能参与进来。这些人有钱有人,修个什么十里二十里渠道根本算不得什么,但却能一下子拿到一两千亩的水浇地,短期看投入大。但考虑到田地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那么长远来说还是很划算的。当然,灵州收复了,那么回乐城做为关中、陇右、河西甚至是河套之间重要的一个中转站,这可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而且既是外贸之路,也是内销之路的重要中转地。回乐城的商业潜力巨大,完全可以和洮州一样建立一个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甚至不会比洮州规模小。这么大的市场,当然会有许多人想要分一杯羹。朔方节度使只要运作的好,从里面赚钱,并不难。难的只是观念的一个转换,这个时代的官府,都不怎么会去直接参与这种事情,更多的只是个旁观者,收收税就好了。李超希望褚遂良是个比较开明的官员,希望是个能支持自己理念的副手。接过李超倒上的一杯茶,褚遂良喝了一口。“这散茶倒也挺不错的,红色的茶汤,红茶。陛下挺喜欢喝这种散茶的,冬季喝红茶,夏季喝绿茶,听说这咱散茶是新茶采摘后炒制而成,而不是如茶饼一样蒸的。炒菜此前也是李相公传出的,现在又有这炒茶,还真是了得。”“一般般吧,其实现在真正喜欢喝这种炒茶的人并不多,传统的茶汤喝法更多。”“刚开始确实有些不习惯,可多喝几回,慢慢的就觉得不放各种佐料的茶汤也一样很有味道。”褚遂良手握着茶杯,慢慢的转着,斟酌着语句。“相国,我刚到灵州,对于许多新政还不是很了解,但听相国一番话,却能听出相国是一心为国,同时也是为民的。我从心里是支持相国的这些新政。只是我这方面经验不足,以后还要相国多多指点。”久久是短短时间的考虑,褚遂良已经打定了主意。支持李超,支持他的这些有些大胆的变革,他看的出来,李超的这些举措虽然大胆,但却有很大的成功性。一旦实行开来,朔方这里确实是会大变样。要想衣锦还乡,风光的再回长安,回到朝堂,他褚遂良必须得拿出非常惊人的政绩。而李超的这些计划,若成绩了,他这个副手也能分好大功,足够他风光还朝了。“哈哈哈,馆主如此支持某,某非常高兴。我近日就要亲率兵马前往攻打宁远,把这个灵州的北门拿到手中。灵州家里,就要交给馆主来主持,当前第一要务,就是主持唐渠的开发,这可是能增加灵州百万亩水浇地的大项目,我就把它委托给你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