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04章 纠纠武夫、公侯干城(2/3)

次朔方了,这又不可能是没有事。估计还是李世民有话给自己,所以派了这位内侍前来,要不然,一道旨意降下就好了。端起茶杯,一边品着茶,李超一边在暗暗猜测王内侍的来意。其实在李超决定暂停对突厥的全面反击,并在与郁射设取得了很不错的谈判结果,基本上以和平手段把河曲地拿回来了后,李超就觉得李世民应当早晚要把他召回京去。毕竟朔方节度使这个官职就是为了收复朔方而特意设的,当初封的时候,朔方还是梁师都的。因此这个节度使的职权大一些,也没有人说什么。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朔方镇那是大唐的疆土了。大唐连行台都撤了,大都督府都给削了权,军政皆管的总管府都改成了只管兵的都督,又岂还能再让他这个管天管地管空气的节度使存在?不用打听,李超都知道朝中肯定有很多人会上书要求撤消朔方镇,罢除他节度使职。对于这种事情,李超不想发表意见。虽然说,从大局上来看,眼下朔方镇还有保留的必要,毕竟刚刚收复,突厥人也并不就真的那么友好。让一个权柄大点的节度使统领朔方镇,多呆几年,于大局有好处,于朔方地方稳定也更有好处。但从李超私人来看,他不能去反对罢撤的提议。他若是出声说反对,那别人会误解他恋权。一般的人误会倒没什么,万一李世民误会了,那就不好了。正常情况下,李超若是听到这些风声,那他应当主动上折,请求入朝。不过他现在确实还没有听到这种风声,或者说半月谈的邸报版块上,没有提及这些。如今的半月谈终于是成功的拿下了替朝廷发邸报的任务。半月谈现在是十天一期,每十天,朝廷的秘书省会编辑一份朝廷时政消息,交给半月谈报社。半月谈报社将内容排版印刷,然后发行。印这些朝廷不给钱,但有一个好处是,朝廷让天下十五道三百余州一千多县的衙门,都拿一份。其它的各卫府各部寺,反正是各衙门有一个算一个,都拿一份。这算起来,起码三千份,都不给钱的,都是报社免费送的。当然,报社只负责印刷发行,如何把这些送到各衙手里,这是朝廷的事情。朝廷其实是用天下的驿站系统,把每期的半月谈送到各地衙门手里。最低一级,就算是县衙还有各个军府了,再往下,要看报就只能从上级衙门抄录了。接下这差事,好处也是有的。那就是扩大了半月谈的影响力,半月谈打起广告来,收费更多了,给人写个人传记的时候,收的钱也多了。许多人都以为半月谈是朝廷办的报纸,是官方大报呢。其实这报纸到现在,还完全是李超的私产。现在的半月谈,还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没有做出半点逾越举动来。但以现在这种势头发展下去,这早晚会很惊人的。一般来说,半月谈上登载的朝政消息,那都是真正的官方消息。上面经常会节选一些近期朝中重要的消息,就包括了官员们的奏折。既然半月谈没有登官员们上奏要罢撤朔方镇,要他李超滚回京的消息,那李超当然可以当做是不知道了。如果不是要召他回京,那莫不是因为他送的那面镜子的事情?一面镜子而已,几块钱的东西。王内侍也喝着茶,本以来李超会主动的询问呢,结果李超却毫无主动的意思。放下茶杯,王内侍笑笑。“李相国可知陛下差某此趟前来所为何事?”“这我可猜不着,王内侍不妨直说。”白白胖胖的王内侍摇了摇头,“都说相国是个风趣之人,某可着实是没发现啊。此次前来,其实是三件事情。”“其一,陛下对于相国收复朔方之功,非常赞叹。陛下特赐平章陛下手书一封,以为嘉奖。”李世民给李超写了一副字,就四个字,国之干城。随这副字赐下的,还有赐铁券恕一死。加上李渊恕的那次,李超现在有两块免死铁券了,若是李世民肯讲道理认账,那李超以后可以犯两次死罪都不用死。当然,这种事情也就是说说而已,别说犯两次死罪,真犯了一次,估计都要立即被砍了。“谢陛下赐字!”王内侍来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告诉李超,那面天子镜他收到了。“那面琉璃宝镜放在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