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9章 耶稣会的分裂(2/3)

些同僚们决裂,因为他知道这么做只会发生另一起南京教案。再次转头看向崇祯的他,已经在心里下了决定。他打算先屈服于中国皇帝的要求,另外则需要将这里的一切报告给教廷,只有得到教宗的支持,他才能说服这些同僚回到传教方式的正道上来。

黄立极和徐光启的马车在皇城北面的皇家科学院门前停了下来,两人走出马车之后,便有认识徐光启的守门小吏迎了上来。

徐光启和这位小吏交谈了几句,便招呼一边还在打量科学院门面的黄立极和自己一起进门去。黄立极虽然也来过几次科学院,但是每次都是匆匆来去,倒还是第一次这么悠闲的跟着徐光启抄着院内的小路,走过了大半个科学院。

跟在徐光启身后的他,倒是第一次发现,除了刚进门的一段路,还是他比较熟悉的中式建筑和园林风格。但是快到东北角的时候,眼前的景物就出现了有趣的变化。从贴近自然的营建样式,变成了对称的几何样式。

虽然黄立极并不能欣赏这种奇怪的营建风格,但是他倒也承认,这样的对称布局还是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感觉。

两人穿过了一条两边树木被修剪成圆锥形树冠的方砖小道后,眼前便出现了一个很是宽敞的长方形草坪。黄立极张眼望去,便看到此刻的草坪上站着约数百人,他很快便找到了正在众人面前演讲的崇祯。

在阳光的照『射』下,站在一个低矮的木制台阶上讲话的崇祯,身体周边好似被镶嵌上了一条金『色』的光芒。走在前面的徐光启突然感觉到后面有些异样,不由转头诧异的问道:“我范兄何故停留啊”

被惊醒了过来的黄立极,顿时对着徐光启笑着说道:“从这里看去,才发觉陛下还真是年轻啊。”

徐光启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崇祯,不由自主的点头附和道:“是啊,陛下还真是年轻,可惜我们却已经老了,真希望能看到大明今后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啊。”

黄立极笑了笑说道:“我想,会变得和陛下一样年轻吧。走吧,陛下的讲话似乎也已经结束了呢,正好让我们去和他汇报下陕西的事务。”

今天的阳光显然有些热烈,当朱由检从台阶上走下来的时候,他的额头开始隐隐出现了汗珠。不过虽然有些汗流浃背的感觉,但是他的心情倒是相当不错。

因为和科学院刚刚成立时只有耶稣会修士撑场面相比,今日的科学院成员显然有了极大的增长。除了四、五十名耶稣会的传教士之外,在他们后面还站着3、400名新加入科学院的中国研究员。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大明人终究会取代那些欧洲传教士,成为科学院的主导力量。在崇祯看来,颇有辛勤耕耘的农夫,看着自己的庄稼不断成长的喜悦。

不过没等他保持这样的心情多久,便看到了远远向他走来的黄立极和徐光启两人,他对着身边的汤若望和管理科学院的官吏吩咐了几句,便让吕琦将两位内阁大臣引入了身后的小教堂内进行交谈。

朱由检和两位大臣坐在了教堂内的长椅上进行了交谈,从两人口中了解了,关于洪承畴剿灭陕西流民军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其实朱由检要比内阁知道的更早一些。毕竟在洪承畴身边,就有他派出的锦衣卫。听完了黄立极转述的,陕西几位巡抚的奏章之后,朱由检倒是很平静的问道:“所以,内阁对于这件事,究竟是什么看法?”

黄立极看了一眼身边的徐光启,方才对着崇祯回道:“内阁现在有两种意见,一是主张处分洪亨九,惩罚杀良冒功的贺人龙、艾万年两名将领。另一方则认为,这些流民军首领反复无常,光凭招抚恐怕难以消除他们的反叛之心。

而且,若是一遇到『乱』民起事,就招抚这些『乱』民首领,地方上被祸害的士绅百姓未必心服,对于那些『奸』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