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1章 三胜三败论(2/3)

那种只言片语的作战命令,根本不能叫做作战计划。

军队行进的路线,沿途后勤的补给,军队和军队分别前进时所要保持的距离等等,让这些官员们重新学习了一次如何安排军队作战。

这些官员们也同时发现了,皇帝所倡导的参谋工作,根本不讲究什么奇谋妙计,个人武勇。只有按部就班的行军,充分的后勤补给,还有在行军途中对各种意外状况的程序化处置方式。

这种详细到繁琐的指示,基本上已经让前线的总兵大帅失去了大部分的指挥权力。但是对于朝廷来说,能够这样服从总参谋指令的军队,无疑是最为可靠的军队。

看着众人默不作声,朱由检才继续说道:“事实上在朕看来,这场仗林丹汗必败,而我方必胜。”

孙承宗终于忍不住问道:“陛下何以如此肯定?”

朱由检充满自信的说道:“林丹汗在辽东面对后金节节败退,连自己的老家都丢了,他没有想着反击后金,夺回家园。反而把战争瞄准了自己在河套的同族,可谓出师无名,这是一败;

不尊从林丹汗命令的,是右翼蒙古部落的首领们,但是林丹汗攻下了归化城、土默川之后,不仅没有安抚、招揽右翼蒙古部落的普通部众,还把这些部众当成了战利品分给了自己的部下,可谓倒行逆施,这是二败;

林丹汗身为蒙古汗国的大汗,不想着如何去保护臣服于自己的部落,反而想要凭借武力夺取手下部落的市赏,这是贪小利而失大义,这是三败。

右翼蒙古各部的民众,同我大明边塞军民和平共处已经数十年,双方都想要继续和平的生活下去,而林丹汗无故侵占右翼蒙古部落的土地,又提兵威胁我大明边塞,正是兴起了不义之战。我大明和右翼蒙古各部乃是为和平、为保卫家园而战,正义在我,是以我军必胜一也;

年初之时,后金黄台吉亲自率兵西征,一举击破林丹汗在辽河套草原上的老巢。此刻林丹汗正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他每打一仗,所损失的人口都是无法立刻获得补充的。

他既然不肯待在辽东和后金决一死战,那么在河套同样不会有同我军死战到底的决心。四面皆敌,内外交困,却没有鱼死网破的决心,那么他的军队内部必然是矛盾重重的。而我军同右翼蒙古都是为了保卫家园而战,自然上下一心,必胜二也。

林丹汗远道而来,不熟河套地理。虽然占领了归化城和土默川,但是今年如此混战之下,又有谁会去管理当地的农业生产呢?因此他虽然有所缴获,但是未必能支撑长时间的大军征战。而朕已经筹集了300万元的战争预算,今年用于大同马市的物资也将会全部截留下来。我军物资充裕,又有什么不可取胜的?”

皇帝的三胜三败论,让会议室内的众人不知从何开始反驳。沉默了一会之后,茅元仪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陛下,这战争还是需要人去打的,现在大同边镇如此虚弱,就算物资充沛,他也不会一时之间就变成一只强军啊?

而且西虏一向反复无常,时叛时顺,实在不是可靠之盟友。若是两军对垒,这右翼蒙古部落组成的联军阵前倒戈,我军孤立无援,岂不是等于送羊入虎口?”

其他几人对此纷纷点头时,朱由检却不为所动的说道:“总参谋部知道蒙古人不可靠,就应该想办法,怎样把这种不可靠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而不是仅仅因为一个猜测,就把自己的助力也推了出去。

难道一定要让这些蒙古部落成为建奴攻打大明的前驱,诸位才会想要如何去消灭他们吗?消灭敌人的肉体,是消灭敌人的一种方式;但是消灭摇摆不定的中立者的敌意,让他们成为大明的盟友,也是消灭潜在敌人的一种方式。

就朕来看,相对于前者,后者虽然名声不显,但却是『性』价比最好的方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