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八十七章 佛郎机对小男孩(六)(2/4)

官污吏克扣了勤王军的粮饷,何至有李闯这样的大祸?那么根源是什么呢?便是当年张居正的恶法。以往朝廷赋税,小吏若是催缴不齐,无非是挨几句骂,并无大的影响。官员更是无所谓,所以才造成天下赋税拖欠。但是,再多的拖欠,也比逼死良民把李闯逼的当贼要好的多。张居正之错,就在于搞了考评制度,让官吏互相攀比,不顾良民死活,所以虽然一时粮饷充足,但是终究酿成大祸。臣并非是以张居正影射国公,更不是当着张大人的面,叱责当年江陵相公之短,正所谓君子之过如月之蚀。但是张居正的错,国公当充分重视,以免前线尚未传来捷报,后方却篝火狐鸣。切不可为了一时之小利而坏了国朝大事。”

不过,比较危险的还是这种发言,将自己的目的包裹在蜂蜜制成的糖衣里,然而糖衣里由掺杂了不少的私货,这些私货和自己的目的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而且,还没有什么后遗症。

(啪!又是一块板砖飞来!愤怒的读者表示,不更新就算了,还不说人话是吧?!不厚道的作者表示,这种人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意思用一个伟光正的理由包裹起来,就算是事后发现了,也追究不到他的头上。到时候,他们还可以继续站在那里说各种风凉话,痛心疾首的表示为啥不早听我们的?)

“正是!当日弘光天子在位时,也曾在南直隶和浙江等地择地试行所谓新政。然而,官吏一心要讨好上峰,不惜横征暴敛,动辄便排铳相要挟。更有所谓‘排铳催缴查白地’之称。有这等酷吏一心要讨好上峰,有什么样的结局自然很清楚了!斯文扫地,士绅倾颓。虽然历年积欠钱粮征缴上来了,可是,民心却是丢失了。倘若不如此行为,民心在我大明,万众一心,又何至于有弘光皇帝北狩之事?”

这一招就叫反果为因,偷换概念。将清军兵不血刃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水太冷钱探花率众雨中跪迎多铎入城之举,弘光皇帝朱由崧成为了献给清军的投名状这个事件,变成了李守汉命查白地查继佐在江浙一带催缴钱粮的结果。

“一派胡言!”瞿式耜却是听不下去了。他须发倒树,二目圆睁,颇有几分马上就要和人颈血相交,血溅五步的气象。

“尔等口中的酷吏查某,如今正在苏州一带以数千乡勇、衙役、义勇所组成的兵马与数万清兵周旋!拜这位酷吏所赐,如今苏州府城虽然为清军所占据,但是,出城数里,便仍是我大明天下。大明各项法度仍旧照常运行,百姓仍然自视为大明子民,仍旧为大明完粮纳税。此皆尔等口中这位酷吏查某所率之数千健儿之功也!若是当真如尔等口中所说,只怕这位查继佐查府台早就被乡民引领清兵所杀,如何还能为大明保留这江南一片土?!”

瞿式耜本身就是苏州府治下的常熟人,他的话,自然是很有分量的。此番话一出,顿时朝堂上安静了许多。此时正是用兵之时,带兵打仗就有理,能打胜仗就有理,一个文官带兵打了胜仗就更有理,一个和守土有责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文官带着一群杂牌军保住了一大片土那就有了天大的理!哪怕是这个文官在士林当中的口碑评价臭到了极致。

你们说朱国治是排枪洗地查白地,那好啊!你们去试试带着几千杂乱无章的队伍去和数万清兵周旋,打得清军不能出苏州城十里?

其实,他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查继佐手下当真是只有数千人,但是,其中有一营人是正儿八经的南粤军水师陆营当中拨出来的队伍。其余的人马之中,又有千余人是他在江南各地跟着他清理积欠钱粮,推行新政的衙役,这些人深知自己可是被江南士林恨得牙根儿痒痒的,个个都是上了必杀的黑名单的。与其说偷偷跑回家被江南的官绅大户读书人们悲天悯人的杀了全家,还不如咬着牙跟着查府台一路走下去。这样就算是家乡的官绅老爷们想对家人下手,也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