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三章 主公,你是想做周公还是李渊?(下)(3/4)

单刀直入的直奔主题。

“宗兄,你我兄弟又何必如此见外?咱们的交情难道还比不上赵匡胤兄弟与赵普吗?”

赵匡胤与赵普的事情,顿时让李沛霖心中舒畅了不少。这个典故来自于雪夜访普。关于”雪夜访普“这个故事,我们现在最早能看到的版本,出自北宋邵伯温的笔记《邵氏闻见录》(又称《闻见前录》《河南邵氏闻见录》),这是一部伟大的八卦集。邵先生对这事的说法是这样的: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以侦伺人情。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赵普每退朝,不敢脱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谓帝不复出矣。久之闻叩门声,普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共于普堂中设重裀地坐,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普从容问曰:“夜久寒甚,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黙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无所逃。”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耳。”遂定下江南之议。帝曰:“王全斌平蜀多杀人,吾今思之犹耿耿,不可用也。”普于是荐曹彬为将,以潘美副之。

“既然主公视臣下兄弟为股肱,臣下兄弟自然以国士报之主公!沛霆便斗胆请主公改弦更张,弃了那中兴大明的念头,只管从重开天地之处着手便是!”

看似突兀的举动,却是李家兄弟推算好了的。果然,若是李守汉心中是大明忠臣的话,听了李沛霆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语,早就大发雷霆,喝令在外面伺候的亲兵进来将李沛霆这个乱臣贼子拿下了。

可是,李守汉却是面色阴晴不定,半晌才声音干涩的开口。“宗兄,你又何必如此苦苦相逼呢?大明朝廷得国甚正,且又无甚大过失,咱们便是相助大明重新中兴又有何干?”

他的态度,也是在李家兄弟预先的推演之中。大凡一个君主。只要是稍微有些政治头脑的,都不会在臣下劝他谋朝篡位之初刚一开口就立刻表示,“咱老子早就等着这一天呢!你们为啥不早点说?!”而是要犹犹豫豫的说前朝并无失德之处,且天命气数未尽之类的话。便是前面提到的赵匡胤。也是要哭哭啼啼的面对着拜把子大哥的寡妇嫂子说我是被手下的将士们逼着披上黄袍登上皇位的。我要是不答应,不但我活不成,你们也是得死得更惨,倒不如我身入地狱来背这个黑锅,干这个人世间最苦最累的差事吧!

“主公。倘若是说老赵家一条杆棒扫平四百座军州。结束了中原自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且又有屡次兴兵北上意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之举,说起他得国之正,有大功于天下,有功德于社稷,臣下绝对不说二话,可是,朱家的江山,来的却不是那么光彩正大!”

李沛霆亢声高昂,正要拆穿朱元璋的本来面目。比如说在背后偷袭抗元义军后路,对义军同袍痛下杀手,对大都城内的蒙古鞑子奴颜婢膝,接受元朝的官职,对抗元坚决的陈友谅所部大举征伐,屠戮湖广江浙等地支持陈友谅与张士诚的百姓等等诸多黑历史,却见李守汉已经是脸上青筋暴露,眼睛里快要冒出火来,当即便识相的闭上了嘴巴。

在一旁的李沛霖见李守汉有些要发飙的意思,当即便开口扭转了话题。

“主公。即便是短时间不打算效仿唐高祖李渊起兵平定四方之乱,解天下苍生之倒悬。一心要学周公伊尹霍光,却也并无不可。只是,眼下的大明。如果主公要效仿前辈先贤的话,实力犹显不足。”

读书不多的李守汉,丝毫没有听出李沛霖话里面潜藏的深意。周公?伊尹?霍光?按照竹书纪年和汉书中的记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