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一章 孙传庭哭灵(3/4)

但是,孙传庭的一个举动,让殿内外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思忖了半晌,孙传庭摇了摇头:“太子尚在。”

殿内瞬间安静了一下,李自成、李岩、刘宗敏、牛金星等大顺高层,以及那些前明降官们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阴晴莫辩。

过了片刻,李自成开了口。

“白谷兄,若是朕告诉你,崇祯的长子此刻便在东华门外的灵棚之中守灵,你该当如何。”

“为臣子者,自当往君父灵前哭祭一番!”孙传庭站起身来,斩钉截铁般回答。

为了表示自己对崇祯的态度,同时也是要招揽京城官员,以显示为人君者的气度胸怀,李自成不但允许孙传庭前往祭拜,更是以大顺天子的身份亲往祭拜。

灵棚外,自然有大顺军兵丁在维持秩序。得知皇帝要前来吊祭一番之后,因为举报太子朱慈烺有功,而被李自成临时委任为宋王府长史的史可程早早的便在道路旁跪侯。道路两旁,更是黑压压的跪满了大明朝廷在京师的官员。

清代官场有句谚语,叫做“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讲得就是这种官场上很现实的生态。都是为了在活人面前买好,才在死人面前嚎哭。别的例子就不举了,最有名的便是慈禧老佛爷。

民间野史据说她父亲惠征在宁池广太道任上因为被太平军打得望风而逃,死于镇江。只留下了慈禧姐妹和他们的母亲等孤儿寡母扶着棺材进京。于穷途末路之时在清江浦得到了时任清河县令吴棠的三百两银子的周济,这无异于雪中送炭一般。不但送了银子,而且亲往祭拜。当即姐妹两个感激涕零。姐姐对妹妹说:“千万要记住咱们的恩人,他日若能富贵,一定报答这个贤良的人!”并将吴棠的名帖珍藏在妆盒中。

这个故事出自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自然是不可信了。惠征死于任上的时候,慈禧已经入宫成为兰贵人了。不过,吴棠此人确实是和慈禧有些渊源。在慈禧掌握大权之前,他一直是担任县令之类的职务,咸丰十年(1860年)吴棠升至徐海道员,兼帮办军务,咸丰十一年擢升江宁布政使兼漕运总督,督办江北粮食,此后又短期调任两广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可谓一路扶摇直上。慈禧还一度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同治元年(1867年)升为四川总督,官至头品顶戴一品大员,光绪元年(1875年),吴棠因病奏请开缺,光绪二年病逝于四川任所。而且,但凡是有弹劾吴棠的奏折,一律留中不发,或者是轻描淡写的派人去走个过场。死后,慈禧旨赐他功绩最著文臣头品顶戴。祭文中,甚赞他“柱石勋高,栋梁望重。”“治乱经邦,功绩卓著”并追封他为“勤惠公”还亲自传旨拔款在他的原籍盱眙县三界修建了吴勤惠公祠堂。

这个惠字,可不是随便能够给人的。

又扯远了。咱们调头回来继续说崇祯这场丧事吧!

跪在灵棚外面的前明降官,自然不是为了崇祯和朱慈烺来的,而是要在李自成面前刷一下存在感的。说不定一朝简在帝心,便可以扶摇直上了。

同道路上的人头攒动相比,灵棚内却是当真应了“老爷死了没人抬”那句话,冷冷清清的,只有几个宫中的小太监伺候着朱慈烺按照礼制典章焚化纸钱。

供桌上崇祯夫妇、懿安皇后等人的牌位前,罗列着猪羊三牲和不少的香花供果,虽然不是按照天子和皇后的礼数制备,但是在这种国破家亡的情形下,也算得上是丰厚了。

孙传庭顾不得看跪倒在道路旁迎接李自成御驾,山呼海啸般发出“万岁”欢呼声的那群昔日同僚,只管跌跌撞撞的一路嚎啕大哭,一路直奔灵棚。

他这个不速之客的闯入,倒是着实吓了朱慈烺一大跳。眼前这个人的扮相实在是太奇特了些,身上披着一件锦缎为面貂绒为里的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