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三章 沉甸甸的责任(2/3)

器,倒也差不多了。

这些兵器对于唐朝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价值,程咬金还是替唐朝捞到了一笔钱。

李佑笑道:“宿国公,你的确会做生意,下次再缴获了兵器,还让你来卖。”

程咬金高兴地走了。

李佑对白虎说道:“你去找张宝贵,让他从特战队里面抽出100把唐刀来,派人给加西夫将军送去吧。”

李佑终于要离开了。

夜幕降临了,红烛静静地燃烧着,灯影在盛着红酒的玻璃杯上微微闪动着。

三位夫人围着李佑,气氛有些伤感。

论起政治智慧,武栩要高于慕容翎和阿史那晴,在加上她担任朝廷的商业部长,对于朝中的动态了解的更清楚一些,她担心地问道:“王爷,您回长安后,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慕容翎和阿史那晴也有些担心,她们在长安的时候,心情不如在这里好,这里虽然生活条件不如长安,可是却简单清净,她们希望李佑就留在这里,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简简单单地过日子,更令人舒心的了。

慕容翎说道:“老公,我看你不如就留在这里,天高皇帝远,省的在长安费心。”

阿史那晴其实跟慕容翎想得一样,不过,她不愿意给李佑增加压力。她说道:“殿下,您不必在意我们的想法,您觉得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无论如何,我们都会跟着您的。”

慕容翎说道:“三妹,看你说的,我也不是那个意思,老公在哪里,我自然会在哪里的。”

李佑知道唐朝的历史进程,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只要是李承乾能够顺利上位,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相对圆满的结局。

李佑不能留在长安,他留在那里会触动各方面的利益。

首先就是李承乾,他会来因为自李佑的压力感到尴尬,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人,也会对李佑产生敌意。

如果李佑留在长安,李恪、李恪的胞弟李愔、甚至李泰就都有回到长安的借口,朝堂上又是一阵混乱。

李佑打定了主意,他是一定要回到喀布尔来的。

李佑说道:“你们的心意我都明白,实话跟你们说吧,我也不愿意回长安,只是父皇的圣旨我不能违抗。

不过,我回去后,会想方设法再回到这里来的。”

阿史那晴说道:“殿下,我想青儿了,想把他接过来。”说着眼圈儿都红了。

说起这个,慕容翎也难过了起来,她说道:“老公,我也要去把翎儿接来。”

李佑摇摇头说道:“你们的心情我都理解,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等我从长安回来之后,马上就去接咱们的孩子过来。”

武栩说道:“王爷说的有道理,姐姐们,如果现在就把孩子接来,那么王爷要回来的意图就太明显了。”

慕容翎和阿史那晴都是识大体的人,他们分得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再谈接孩子的事情了。

李佑看到气氛太过压抑,笑道:“多大点儿事儿啊?我好久没做诗了,今晚就作一首吧。”

夫人们都喜欢李佑的诗词,一个个振作起精神来了。武栩取过了纸笔准备记录。

李佑想找一首有关闺房之乐的诗词,可是一时之间却搜索不到合适的。看到夫人们期盼的眼神儿,他随便找了一首,吟道“

冰清玉映,自是闺房秀。十里卷朱帘,好紫陌、家家未有。天然情素,高压一城春,花艳丽,月精神,梅韵腰枝瘦。

曲屏虚幌,枉著鸳鸯绣。不是不相逢,泪空滴、年年别袖。从他兰菊,秋露与春风,终不似,玉人人,一片心长久。”

宋朝仲并的诗写的极好,李佑却觉得用在这里并不应景。他正想着再找一首别的欢快点儿的诗的时候,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