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47章 全新的环境(2/3)


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以后,童伟正式进驻昌达集团技术中心,叶佳怡把相关人员召集到一起,开会宣布了集团公司对童伟的任命决定,随后,童伟走马上任。

因为童伟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技术的小试给予过指导,技术中心的十余名科研人员基本都认识他,再次见面后,相互没有陌生感,知道他正式成为技术中心的负责人,大家不仅拿他当领导,更是视他为老师,拥有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的他,也担得起这份殊荣。

......

一晃两个月过去了,这天,叶佳怡再次接到发改委综合处杨处长的电话,催问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技术的开发进展。

“不好意思,我们的试验刚重启不久,现在还没有新的进展。”叶佳怡如实相告。

“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你们怎么才重启试验?”

“杨处长,开发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技术,其难度超出我们的想象,昌达集团现有技术力量不足以支撑继续深入地开展研发工作,我们得四处寻找人才呀!”叶佳怡道。

“找到了吗?”老杨非常关切。

“找到了,我们把新材料研究院的一位拥有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的人才挖了过来,当初的小试就是在他指导下开展的。”

“太好了!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昌达集团,能把国家级科研单位的专家挖过来,你们真厉害!”杨处长赞赏道。

“不挖过来也不行呀!我们做过评估,没有他的领导和参与,这项意义重大的科研项目我们根本没法完成。”

“这下好了,有了这样的专家,项目就成功了一多半。今天打电话,一是问问项目进展,二是向你们报告一个好消息,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已经引起省府的重视,据说明年将列入政府工作计划,预计会得到更多资助。”

“但是杨处长,时至今日,相关政策也没将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定点,真要是昌达集团把这项技术开发成功,能不能允许我们建工厂?建起工厂能否保证原料来源?如果成为无米之炊,岂不成了大麻烦!”没有政府配合,这些问题靠企业是根本做不到的,这也是叶佳怡最担心的问题。

老杨只是发改委的一名处长,叶佳怡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政府职能部门,他显然无力为这些问题给出答案,“是啊,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在将来也许是一块大蛋糕,可能涉及到环保、安全、水利、土地、工信和发改等部门,但我认为主要还是环保、工信和我们部门,为了让政策早日明确下来,我可以帮你们向有关部门呼吁,但主要还得靠你们去有关部门协调。”

“杨处长,你能否给个建议,需要我们怎么协调?”

老杨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他看惯了同僚们的作风,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人愿意主动为某项工作操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不这样,我先把这个项目在发改委立项,然后你们拿着立项报告去找环保和工信等部门,请求他们将废旧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处理,定点在昌达集团。”老杨建议道。

“在你们那里立项,需要多长时间?”

“这种项目很容易立项,只要你们把立项报告报上来,三两天,最多一个星期。”

“好的,我们马上去做。”

跟政府职能部门打交道,是叶佳怡的弱项,这件事她得请关云天出马。

这边安排集团公司办公室准备立项报告,转过身来,叶佳怡进了关云天办公室。

“童博士那里安排好了吗?”见叶佳怡进屋,关云天问道。

“他的事情全都安排妥当了,技术中心的研发试验已于一星期前重新展开。”

“工作其实不用太着急,童博士现在成了昌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