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57节 各方(二)(2/3)

三屯营已经被拿下,深知明军战斗力的老孙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迁安县城的狼烟,在老孙头看来,鞑子一不小心误放才是最合理的解释。

不想在入夜后,有哨骑回来报告了一个重要消息:永平城在下午发生了战斗,城外有出现巨大的炮声,远远看去,貌似有人在攻打城池,有火药闪光。

老孙头这下不淡定了。

单一的狼烟不能说明什么,但是既然连永平城也出现了状况,那他就不得不考虑马世龙分兵从南边唐山方向绕过来的可能性了。

然而十七世纪就是这么令人捉急任凭老孙头急得跳脚,但是来回二百里的快马路程,使得信息传递不但缓慢,而且还有误判和错漏,导致老孙头迟迟无法做出决定。

于是他只能连夜再放出去几波哨探强力侦查永平迁安。

第二天拂晓,拼死赶回来的第一拨哨探,给老孙头带来了一个惊天消息:昨夜永平城四门关闭,城中喧哗吵闹,从高处望去有很多火头,貌似有人在屠城烧城。

目瞪口呆的老孙头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莫非真是马世龙打下了永平?按这个作风来看,怕不是祖大寿亲自领兵?

到了上午,冒死接近永平的第二波探子回来了,这次的消息更惊秫:不是烧城也不是屠城,是城中土著在彻夜吵闹吃烧烤。

另外,永平已经被镇国将军....都指挥同知......曹拿下了!(古代的旗号只有姓没有名,哨骑只看到了一个斗大的曹字)

孙承宗“咣当”一声就坐回了官帽椅信息量太过巨大,老头需要集中血液到脑部思考,腿撑不住了。

在巨量的纷乱中,花了好一会功夫,老孙头才从脑袋里把那位有钱的南方总兵调了出来,然后回忆起了之前双方写信互动之事。

“你所言当真?没有被土著诓骗?”

想了半天后,孙承宗还是觉得哨骑所言太过玄幻,他不敢相信。

“大人,千真万确!”哨骑回道:“南兵穿着绿袄,小人隔门搭上了话,打问了几句。”

哨骑顿了顿后,又讲了些细节:“永平城头已然换上了那位总兵的旗号,城外有土著在挖坑埋鞑子尸首,小人去看了,足有上千具,俱是精壮无头鞑子。”

“如此说来,阿敏全军覆没喽?怕是迁安的鞑子也没讨好!”

孙承宗说到这里一拍手:“来人啊,速传朱总镇,张参政二位来见我。”

不一刻,挂宁远前将军印,暂代山海关总镇的老将朱梅,以及永平路兵备参政张春二人,匆匆跑来参见老孙。

这两人一文一武,是朝廷派驻在山海关,协助老孙掌控当地近五万大军的关键人物。

再一次听取了哨探的情报后,这两人也傻眼了:“当真有其事?”

哨探:“......”。

就在这时,之前派去更远一点的迁安城的哨探也回来了。这一组哨探的到来,结束了真假辩论:迁安县城已经光复,城里现在在自治,就等县太爷去上任了!

强行按捺下对这位曹总兵的一切疑问,孙承宗和两位文武简短商量一番后,最终决定,由老将朱梅亲率骑兵一部立即出发,去永平城一探究竟。

而孙承宗和张春则在山海关备兵,一旦永平的消息传过来,这边再增发步卒。

于是老将朱梅当即点选了三千精骑,从山海关出发,直奔永平城而去。

朱梅这员年逾五旬的老将,说起来也是比较有牌面的。此人在漫长的为大明皇帝服务的军旅生涯中,曾经“五挂将军印”,多次参与对后金之战,算是廉颇,严颜这样的老军人了。

这一次挂宁前将军印,是老头最后一次上阵,临时差事老头本来都退休回家了,结果后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