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一章 传国玉玺(2/2)

白青色的印章,进手的是温润细腻的手感,很像和田玉,但看着玉质比和田玉要通透得多。

钮头上海藻往除干净之后,钮上雕刻的是五龙交缠盘踞,看起来很是威武霸气。

印章的肩部两边都刻有字迹,一边是隶书雕刻的“大魏受汉传国玺”的字样,另外一边是“天命石氏”的隶书字样。

天命?传国玺?

在封建时代,最有天命之人是谁?传国玺的主人是谁?自然都是天子天子啊!

把印章翻过来,印鉴上的字体是籀文,上面赫然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传说中传国玉玺,是秦始皇下令,用年龄名玉和氏璧雕刻而成,上面不就是李斯用籀文所书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吗?

尽欢的心猛地跳快了好几拍,传国玉玺在古代是皇权的象征,在的考古收躲界,更是不可估价的尽世宝贝。

传国玉玺在几十年后的考古收躲界中,被传价值9000万亿。

9000万亿在尽欢看来有点夸张了,就算是拍卖价格,世上也没谁出得起。

毕竟几十年后被人们熟知的世界级富豪,身家也才几千亿,9000万亿得把多少富豪困在一起才够?

就算是9000万亿的富豪,也不会头脑发热把全部身家都拿来买玉玺。

难道拿着玉玺还真能当天子不成?封建王朝都尽数没落了,谁也不用做什么天子梦。

人们赋予传说中的传国玉玺9000亿的价格,不过是它身上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价值。

传国玉玺从秦朝开端成为“皇权神控股,正统正当”之信物。

帝王传位,要传玉玺,改朝换代,也要传承玉玺。

因此,传国玉玺被视为天子和国家正当身份的标记,也被视为镇国之宝。得到传国玉玺便能“受命于天”当天子,失往传国玉玺便王朝气数已尽。

假如天子登基没有玉玺,则被称为“白板天子”,老百姓打心眼里不服气。

历史上传国玉玺屡易其主,几次失落又几次复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最可以断定的就是传到残唐。

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在玄武楼**,传国玉玺从此着落不明。

后面宋元两朝天子,都声称手里有传国玉玺,但事实扑朔迷离,似是而非,谁也不明确是不是真的。

到了明清时代,封建制度深进人心,这两朝的天子对传国玉玺就没有那么执着了。

乾隆天子还曾打假过放置在交泰殿的传国玉玺,认为那枚多尔衮献给皇太极,促使国号改金为清的玉玺是赝品。

乾隆本身是个拥有1000多方印章的盖章狂魔,在印章方面,他也的确算是有发言权了。

尽欢感到她现在手上的传国玉玺,应当是就是乾小四口中那枚冒牌货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