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章丨诏旨相违(1/2)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尚书·大禹谟】

王允听了这话,道:“不是让你与他人往城中各府衙、城外各军营转达诛董的赦诏么?产生什么事了?”

“是陛下。”王宏是王允族人,说话耿直,尽不见外,他将自己探听到的见闻都说了出来;“陛下在得知董卓身逝世之后,立即派奉车都尉王斌、北宫门司马盖顺、谒者仆射杨众等人手持制诏,赦免了城南的中郎将徐荣等三千兵马,并将其编进羽林,以徐荣为羽林中郎将,盖顺为羽林监。”

王允坐不住了,他本来的假想是让吕布替他控制长安诸军,先安定三辅,再进取图谋牛辅等董卓余孽,没料到小天子不动则已,一出手就拿下了长安近半的军权!

他站了起来,对王宏说道;“到底怎么回事!”

“吕布手持制诏往董卓部将胡轸、杨定的军营,刚安抚不久,正筹备往徐荣处,没料到徐荣与盖顺带兵前来,说要奉诏吸收胡轸等人的六千西凉军,将其编进虎贲,由谒者仆射杨众监关中诸军。”王宏直起身子,双臂撑膝,仰看王允;“吕奉先自然不乐意,司徒给他的制诏说是让他来统管长安诸军,如今两道制诏里圣意相违,两方对峙,谁也不肯先让,也不肯说对方是伪诏。”

他们彼此自然不敢说对方是伪诏,一旦说了,他们所做的都将站不住脚。

“胡轸等人的军心如何?”王允沉声问道。

“还算安定,本来是已经顺服于吕布,现在看到徐荣投奔了天子,时间一长,难保不会生出别的心思。”

王允满面肃容的走了两步,心念急转,现在的情况是吕布与徐荣在城外拥兵对峙,所有人都看得出刺董同盟内部涌现了分歧。固然众人还不知道其中一方是天子,但董卓刚逝世,内部就有人忙不迭的争权夺利,这吃相未免也太丢脸了。

气恼回气恼,王允却并没有真的把天子的出尔反尔当回事。毕竟当日在石渠阁,别看天子与王允约定的好好的,实在心里都没把对方的承诺认真。彼此心知肚明,在没有利益担保和实力保证的条件下所做的任何承诺,都是空谈口语。

但无论如何,王允由于轻敌而被天子摆了一道已是无可否定的事实,王允必须想措施转变这一被动的局面。

想到制诏,又想到负责撰写制诏的尚书台,王允顿时驻足,问道:“盖顺他们的制诏哪里来的?我未曾吩咐尚书台发过此诏,假如不能说出缘由,当是矫诏。”

王宏稍移了下地位,正对着王允说道:“王斌与盖顺不过微末之官,岂敢矫诏?窃观陛下近日所为,大有坐观司徒诛董,事成之后参与朝局的意图,所以本日之事,跟陛下尽逃不了关系。”

“那制诏呢?陛下纵有此意,若是没有我的准许,尚书台岂会下这道……”王允忽然语塞了,他忽然想到小天子确实有让尚书台为他私下拟诏的可能性。

王宏尚在等候王允说完,成果片刻没闻声下一句,抬头一看,只见王允衣袂飘飘,几步就走出了门。

尚书台内分批坐着若干尚书与尚书郎,桌案上简牍堆积如山,今天事发忽然,董卓逝世后,尚书台要一时间写出大批的诏书发告关中各地甚至是天下各州,日常公务也来不及处理。

尤其是出了蔡邕被脱往印绶,押出尚书台的事后,诸尚书的心都不在拟诏上了,纷纷窃语讨论今后朝廷王氏独大,汉室将何往何从。

这会见王允一脸戾气的走了出来,更是纷纷把头低下,生怕王允找自己的麻烦。但王允没空理这些心惊胆战的鹌鹑,径直走到了一个人的桌案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