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1/2)

“胸中甓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奇友人】

到了年底,未央宫的宦官宫女们明显繁忙了起来,过往的这三年里,宫里高低各色人等在董卓的暗影下,都饱受了太多的困窘与抑郁。如今天子亲政之后的首次岁旦大朝即将来临,人们急于摆脱董卓跋扈、关东混战给汉室造成的影响,粉饰一片太平出来,对这场新年大朝的请求比以往看得更重。

天子自然是不想搞这些虚头巴脑的情势,但架不住杨琦、马日磾与黄琬等人的一致劝告,只好尽量俭省的条件下兴办这次大朝。

荀攸当初主持过一场燕礼,忙得脚不沾地,这回天子没有再难为他,将事情托付给了别人,反倒让荀攸一下子安闲了下来。

走在前殿一侧的廊道上,荀攸看着来来往往的宫人,以及宏大巍峨的路寝殿,心里也是感叹万分。无他,汉室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欣欣向荣过了,信任这一次大朝的成功举办,会让天下人看到朝廷的朝气与活力。

荀攸即便是重臣,想见天子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所幸天子的亲近宦官穆顺与他相熟,此时见到荀攸,他乐呵呵的说道:“荀君来的正巧,国家刚让奴婢出来传诏荀君呢。”

“喔?”荀攸提了个声调,缓缓说道:“可知是为了何事?”

“这奴婢就不知道了。”穆顺眨了眨眼,本来消瘦的身子在这半年的养尊处优之下,脸都胖了一大圈,看起来更为和睦了:“襄贲侯、贾公、还有刘侍中都在里面。”

荀攸刚迈出往的脚步忽然一顿,董卓在时,曾改过制度,将本来没有具体员额的侍中、黄门侍郎定为各六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天子身边的侍中永远只有荀攸、杨琦等五人。

至于另外一个,也就是穆顺嘴里忽然冒出来的刘侍中,曾经早已不在长安,如今被穆顺忽然提了起来,荀攸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这样一个身影,从容潇洒,对谁永远都是一副彬彬有礼的样子。

当初教唆刘和索诏出关,只是他与郑泰、何颙等人主持的第二次诛董打算中的一个环节。在他的预想中,董卓逝世后势必要有一支忠于朝廷、忠于天子的部队来弹压李傕等余部可能的反叛。

而鉴于关东‘君子’们会盟后的表现,荀攸并不像王允那般盲信,而是选择将眼力放在汉室宗亲的刘虞身上,至少那个时候刘虞坐拥幽蓟精骑,手下公孙瓒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

那时他继续已故叔祖、司空荀爽的遗志,联络了郑泰、何颙、伍孚等人,紧锣密鼓的谋划诛董,只等大司马刘虞带兵南下,便可起事。谁知刘和一往不返,策划泄漏,以至第二次诛董功败垂成。

由于当时尚书台为董卓所控,所以荀攸只得利用了小天子对刘和的信任,骗取天子的亲笔诏书,甘冒风险,叛逃出关。

从董卓治下叛逃在当时是极大的罪过,当初有人告发司马朗叛逃,董卓尚且差点杀掉他,何况是身为质子的刘和?但刘和当时没有丝毫退缩,毅然的接下了这个任务。

刘和性格忠诚,如他父亲一样,对汉室极尽虔诚。他又擅长明辨,尽管知道你是在算计他、利用他,但只要是有利于天子的事,他都会义无反顾的往做,哪怕这样可能会逝世。

荀攸站在廊下呆呆的发楞,心里五味杂陈,这说出往简直让人失笑,堂堂侍中、平尚书事,全部未央宫所有人都要敬称他一声‘荀君’的男人,如今竟然也会露出一丝窘迫的脸色。

他从不感到算计一个诚实人有什么不对,也从不感到在当时那种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对算计人有什么不对,他也不感到与刘和情绪深厚的天子会因此怪罪他,由于天子是个比任何人都要冷血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