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丨骑虎难下(2/3)

着哭腔稽首叫屈,额头放置在交叠的手背上,迟迟没有抬起来。

天子像是认可了张喜的理由:“你说的对,此事干涉朝廷颜面,确实不宜声张。但一个窃贼这么多天都没能伏法,尚匿身宫中,让我寝食难安,这也是你不可推辞的罪过。”

“是……”张喜汗流浃背,知道自己酿成大错,伏地说道。

这时候司隶校尉黄琬及时应对道:“捉贼一事,重要是由卫尉手下南北两宫卫士令及左右都候负责,如今贼捉不到,多半要追究他们的罪恶。卫尉虽难逃关系,但罪有可原。”

黄琬,字子琰,江夏安陆人,祖辈历仕公府。论才学,他聪慧善辩,不输赵岐,论正直敢言,他曾不惧权势提拔贤能,不逊王允,论政绩卓越,任豫州刺史时曾平定盗贼,权威胜于士孙瑞、马日磾等人,可谓是朝中举足轻重、在关东与关西士人两方皆著名誉的名臣。

司隶校尉旧称卧虎,监察司隶各郡,三公以下,无所不纠,又可以参与司法,被誉为雄职。

所以黄琬的话让天子不敢小觑,再加上他有意分化王允的权势,知道王允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故而显得特为器重:“依黄公之见,这事该如何定论?”

“臣认为,当下诏申饬,责令卫尉府高低限期缉捕,务求克成。”

天子自然不乐意就这么放过张喜,他大费周章,借题施展所图的是什么?还不是想借张喜来引出蔡邕的案子?既然张喜犯了欺君、失职的罪过都能得到宽宥,那蔡邕不过是同情董卓,又何至于逝世?他把这件事踢给了廷尉:“廷尉认为如何?”

话说完,天子便朝九卿列座中的一人看往,天子不知道廷尉长什么样,但他知道廷尉穿什么衣饰。

秦汉两代习惯用冠、佩和绶来区分官员品秩和职能,通俗的说法是文玄武绯,文官多半戴进贤冠,穿玄色朝服,以冠上梁的数目区分等级,武官则戴武弁冠,穿绯色朝服。

比较特别的还有侍中戴貂蝉冠,在殿旁敲礼钟的乐人头戴建华冠,宫殿门吏、仆射戴鹊尾冠,卫士戴却敌冠。

而御史和廷尉等负责司法和监察的执法官一律戴獬豸冠,此冠又称法冠,高五寸,样子类似獬角,很轻易辨认。

廷尉名叫宣璠,本是朝廷不进流的一个小官,却被董卓赏识,顶替了挂印出逃的袁绍,一跃成为了司隶校尉。迁都长安时,在董卓的授意下,上书以灾异免职了反对迁都的司徒杨彪等人,后来改任光禄勋,持节拜董卓为太师,深受亲近。

王允诛董,宣璠不知施了什么手段,不仅躲过了连累,而且还能参与进诛董案与蔡邕案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

昨日侍中赵温持节,奉诏移送蔡邕进黄门北寺狱,宣璠摆出一副义正言辞的样子容貌,实则仗着王允的权势堵住狱门,闹得赵温与天子颜面无光。此时面对天子的发问,他理所当然的答道:“司隶之言甚是有理,臣璠附议。”

话音刚落,赵温便不客气的接话道:“实在荒谬!卫尉失职失察,罪不容恕,仅仅是一个申饬就可了结的么?那蔡中郎不过得闻董卓身逝世,发出喟叹,便以党羽论罪,非处以重刑不可。判决之轻重,全在廷尉一人之言,试问汉律何在?陛下,臣要弹劾廷尉宣璠包庇党羽,公心私用,并昨日阻拦臣持节奉诏,目无朝廷之罪!”

“确是如此,卫尉张喜失职失察,若是仅得轻判,那蔡中郎何以至逝世?分明是有人借机陷害仇敌,报解私怨。”王斌趁机附和道:“臣请君上彻查!”

眼见局面失往掌控,朝臣正跃跃欲试,要为蔡邕博得一线活力,王允急道:“蔡邕阿附董卓,毫无忠义之心,行动大逆,非重罪不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