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九章 吏不躬亲(1/2)

“为民父母,使民盼盼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父母。”孟子滕文公上

对于规矩的制定者或掩护者来说,最好解决的就是不按规矩办事的人,最不好解决的则是利用规矩、为己牟利的人。毕竟前者总有一个错处或者痛处任人拿捏,而后者却是油嘴滑舌,说他错,他偏又是处处照章办事,没有一丝逾矩的处所说他无错,但他又偏偏犯下了侵害规矩掩护者以及多数人的利益、让自己牟取利益的罪过。

这种权利自肥的行动,完整就是钻制度与规矩的漏洞,光明正大的通过所谓正当的道路取得利益。假如对这个行动不及时禁止,任其持续蔓延,必将对朝廷的公信力造成侵害。

就如这次处所官员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在查明上报灾情程度、朝廷复核、允准开仓之前,如何也不肯擅自赈济。这在程序上来说是公道的,无任何指摘之处,但在这么做的出发点与意图来说,却是为了豪右侵并土地而争取机会,这便是极为恶劣的事件。

只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少人能达到这种高度,认识到权利自肥的严重性。甚至对大部分人来说,利用规矩,就像是庖丁用他的刀,在牛身的骨节筋腱之间游刃而走,最差也只是一件不算错、也不算对的事。

马日磾终于坐不住了,他不待杨琦有所表现,就急着分辨道:“救灾乃朝廷之制,自光武天子以来,便首重勘实,如不事先从严核查详明,处所虚报灾情,那么允准发放再多钱谷,最后也进不了黎庶的扑满缣囊!孝和天子永元年间,天下水旱连年,郡国官吏隐瞒灾难、以求提升或是虚报灾情、以贪钱粮。全然不顾百姓流亡,使下情不能上达,朝廷用以赈济鳏寡孤单、及贫苦不能自存者的资财,皆为当地长吏豪右得其饶利。殷鉴不远,后人不可不慎,还看陛下明断。”

“马公也是与蔡公一同编修汉纪的,秘府躲书、往昔籍册,座中还属马公知晓的最多。”天子对马日磾的话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此时殿里的凉风停了,才舒爽不久的身子又开端燥热起来,他自顾自的拿起茶碗痛饮了一大口。早已冷却的茶水顺着食道灌进腹内,驱散了一团热气,他淡淡说道:“朝廷在以往赈灾之时,处所不乏有人谎报实情,与豪右商贾狼狈为奸,侵吞田、财。”

“正是有鉴于此。”他一字一句的说完,又将手中的茶碗往桌案上一放,磕出一声轻响:“所以朝廷才有了遣使巡视处所,亲察实况,灾情复核的种种制度。如今处所郡国墨守成规,不敢随便发仓,这本无可厚非,更是审慎稳重。但若是就此而罔顾黎庶生计,坐视百姓流亡而不理,则是大错特错了。”

作为主持赈灾的负责人,赵温听到这里,及时补救说道:“司徒所虑不无道理,一面是郡国官员拘泥成规,另一面是黎庶活命,其中利害相权,还是黎庶活命更为重要。眼下当务,是尽快将开仓放粮,待钱谷放下往后,使驻于各郡的侍御史严格复核,对那些损民敛财之徒从重办办!臣认为,只要规矩严了,彼等便不敢造次。”

马日磾为了表现一心为公,并无私意,也随着附和道:“臣附议,既然底下郡县守令拘于成例,不敢擅开仓廪,此刻当以急诏促之。至于是否敢有虚报灾情、以贪钱粮等情况,则由侍御史从旁监察为上。此番司隶校尉裴茂业已回朝,正好让司隶校尉与御史中丞一同担负监管之责。”

赵温看了马日磾一眼,心里考虑了下,终是把话咽了下往。董承在一边看了一番唇舌,也正想说话,打算追随在马日磾的后面,从赵温手上分走一部分主持赈灾的权利。

这时,却见少言寡语的杨琦忽然开口说道:“臣认为,依如今的形势,不妨让度支部兼顾各处受灾所需,待灾情查验核实以后,火速发放钱谷。为防止处所虚报冒领,可使侍御史自行复核,如有不实,当要重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