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33章 在路上(3/4)

自马背上一跃而下,快步奔到李易身前,长拜道:“末将张辽来迟,还请主公恕罪!”

“文远,快快请起!”

李易笑着上前将张辽扶持了起来,看了看张辽的样子容貌,蓝本是有很多话想说的,可嘴唇动了动,终极只是说道:“文远这些天辛苦了!”

张辽使劲摇头,面露惭愧之色,道:“辽追随智囊在外,逐日不过是做些例行之事,如何敢言辛苦,反而是时常能听到主公事迹,叫我等好生爱慕,好生惭愧,又好生自责!”

张辽这些话说的是句句真心,李易在襄阳的生活实在是丰富多彩,每每有消息传来,也都连累着他们的心神,特别是李易被史阿刺杀的消息传回之后,张辽与徐晃甚至都想带人潜进襄阳了,还是贾诩好说歹说,将他们给劝了下来。

有这么一个冲锋在前的主公,他们这些本应当冲锋陷阵的将军却是稳坐后方,哪个还有脸说辛苦?

李易重重的在张辽肩膀上拍了两下,然后为他引荐了黄承彦与诸葛玄,诸葛玄是很公式化的客套,但黄承彦就要客气多了,言语之间对张辽颇为赞美,固然有一部分是出于李易面子的缘故,但也有很多是出自真心。

冷暄过后,人马再次出发,李易带着张辽与郭嘉上了马车,实在张辽与郭嘉之前也见过面,不过当时都不明确对方身份,本日真正认识后,倒是拿着往日事情打趣了几句。

叫张辽饮了几杯水酒,稍稍歇息,这就开端与李易说起正事。

这次张辽接应李易一共带了五百人,驻扎在邓县城外,本日与李易见面,由于太过靠近襄阳城池,为了不叫刘表多心,张辽只带了一百人过来。

然后李易又着重问了张辽一路所见,重点是沿路县城官吏对张辽这一行人的态度如何,张辽也都逐一作答,情况还算是可以,在验明张辽是李易的人后,诸县官员中并没有二愣子跑出来刁难,反倒是有不少人愿意与张辽亲近一二,不但供给他们正常的吃喝粮草,还供给了很多酒肉,交好之意非常明显。

当天下午,李易一行人抵达邓县,两路人马合回一处,五百多人拉开队列开端往宛城进发,途经不少县城乡村,其中多有官员或者乡县三老前来拜见,李易丝毫没有端架子,走的亲民路线,但凡有求见的,无论身份贵贱,李易全都要与其交谈几句,尽管年纪轻轻,但尽对当得上一个“和气可亲”的评价。

不过张辽典韦等人就有点闹心了,他们是真的怕李易再碰到刺杀,特别是典韦,几乎看每个陌生人都带着几分猜忌,几天看下来,感到脑壳都有点胀痛。

与他们不同的是,稍显边沿化的诸葛玄,却是对李易的举动很是满足,固然李易在一些细枝末节的表现上稍显不足,但就李易一路的言谈举止来看,这样的一个太守是尽对不会太差的,更不会祸害治下百姓。

看着李易笑呵呵的又送走几个乡老,诸葛玄脸上也微微露出笑意,但很快,这抹笑意就化作了苦笑,同时还忍不住轻咳了一声,这几天赶路,固然由于黄叙的身材,还有黄月英这个女眷,行走的不算快,但诸葛玄还是稍稍受了一些风冷。

整了整衣领,诸葛玄筹备再看看李易那边,却见黄承彦当面走了过来,对他关心问道:“我看贤弟面色不好,可是还在为家人安危忧心?

这些天来诸葛玄与黄承彦聊的颇多,而且比较投机,已然是兄弟相当了。

实在李易也想要与诸葛玄亲近一些,只是诸葛玄这人太正经,而且身上始终带着淡淡的忧愁,有一种哀情气质,面对这种人,李易除非用干货砸人,否则真的很难深交。

诸葛玄叹息道:“他们被人送往寿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